寻常感冒药,服用不当可能引发儿童急性肝衰竭!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贺林平2025-05-28 07:22

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有些家长图方便,自行给感冒发烧的孩子吃感冒药。殊不知,寻常感冒药,如果服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特别是当孩子身有隐患,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肝移植团队就成功救治了三名急性肝衰竭患儿,其中两位患儿经初步诊断与感冒药服用不当有关。经医院紧急采取肝移植手术治疗后,他们目前已转危为安。专家提醒,儿童服感冒药要遵医嘱,宁少勿多,出现纳差乏力、身目黄染要及时就医。

以上视频来自广州日报

去年11月,当时才11个月大的伦伦(化名)在服用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剂后出现尿黄,很快,病情迅速进展,皮肤巩膜黄染,虽然尝试了各种内科治疗手段,但肝功能持续恶化。虽经多次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治疗,但由于肺部渗出增多、气促明显,伦伦很快陷入昏迷,紧急接受了气管插管并接入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危重。

与伦伦状况相似的,另一位10岁的患儿乐乐(化名),在服用退烧药等药物后,不明原因地成了“小黄人”,检查发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变差,很快出现肝昏迷并接受了气管插管。

说起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山三院肝移植科主任易述红教授介绍,该疾病病因错综复杂,起病急骤,进展快,常危及生命。常见引起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中,有1/3到一半的病因不明,其他的病因中因为药物或者毒物导致的约有1/5,此外还有诸如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等。

易述红指出,两位孩子吃的感冒药中都含有乙酰氨基酚,这是一种常被用于缓解头痛、牙痛、经痛、肌肉痛等疼痛,以及减轻由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症状的药物。该药物在正确剂量使用的情况下一般是安全的,在少数的情况下,会出现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中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最为致命的毒副作用,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以出现。

据统计,美国的儿童急性肝衰患儿中有18.6%是由于此原因,中国的患儿中大约有5-16%是由于此种原因导致。

尽管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两位患儿的急性肝衰竭与服用感冒药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易述红表示,考虑到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感冒药物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一成分,当患儿存在肝功能损害或者药物剂量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损害,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建议感冒药的服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指导下使用,服用剂量宁少勿多,服用时间也不宜超过2-3天。在服药后若出现乏力、纳差、尿黄、身目黄染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悉,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或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是感冒药物中的常见成分。

责任编辑:贺林平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