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农旅结合 以景区带村助推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2020-05-09 15:21

普修桥下传来侗歌阵阵,一场大型的“让世界侗听”侗歌歌友会在这里唱响。岸上、水上、吊脚楼上,寨中、水中、楼中,侗乡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大歌、吔歌、笙歌、锤布歌,侗族歌师架起乐器多嘎多耶。悠悠坪坦河畔乐声震耳,山水共鸣,游客纷纷被吸引过来。“从没感受到这样震撼的少数民族演出现场,侗族的歌舞和少数民族服装太漂亮了,我也要买件回家!”来自衡阳的杨艳芬和家人还沉醉在侗族的歌舞中。她说,她们家最喜欢少数民族文化,这次来到皇都侗寨令她们大饱眼福,很期待晚上侗寨里的篝火晚会。今年五一期间,国家AAAA级景区皇都侗文化村正在上演一场又一场极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这是该村发展文化旅游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WechatIMG73.jpeg

皇都侗文化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坪坦乡。全村面积为20.2平方公里,7753062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8719人,2017年从贫困村出列。2019年,接待游客数达150万人次,旅游直接或间接就业达到1100人,全村人均从旅游产业中获得收入已超8800元,80%的贫困人口靠旅游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近年来,通道县委、县政府结合旅游扶贫政策,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建立了扶贫台账,分类施策、因人施策,推进精准扶贫,使每类贫困户、每个贫困户都能从参与旅游开发中受益,切实增加收入,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当前,皇都侗文化村围绕旅游产业进行种、养、加工和开办客栈、农家乐的就有130多户,全村90%以上的农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对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实行部门对口帮扶,将民房改造成农家乐或开办民俗客栈、青年旅馆;鼓励部分农户从事民俗旅游小手工生产或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景区节假日旅游活动由村支两委和村民承办,村民通过参与合拢宴、艺术团、迎宾演出等获得收益。尾寨村一组村民吴能凡在景区开有一家侗族服装店,年营业收入可达20余万元;尾寨村四组村民陶爱雄开办土家菜餐馆和农家宾馆,年营业收入达30万元。

WechatIMG77.jpeg

目前,皇都侗文化村村民围绕游客需求,建成旅游生态基地4个,开发种植猕猴桃、提子、草莓等生态水果600余亩,生态稻田养鱼、土鸡、土鸭、兔子、竹鼠等特色养殖户73家,最终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变,切实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使产业结构调整瓶颈得到了有效破解。“开办小产业、发展侗寨游”已成共识,景区发展凸显乘数效应,农旅结合扶贫凸显几何效应。

责任编辑:王馨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