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村教育秦安探新路
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曲颂 王锦涛2020-08-20 17:04

222.jpg

“这可能是全国最大的一张课表。”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校长王旭升指着墙上几米长的受走教学校排课表介绍道,13个教学点所有年级的课程和课外活动都写在这里。

针对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布点多、班级规模小、师资短缺等问题,秦安县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了陇城教育园区,为教师们提供统一的办公和住宿,把老师们安排在园区生活,用校车送到各个村教学点上课。这种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的办学模式,不但大大减少了基础教育教师流失的现象,也让山村小学都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誉为甘肃教育改革的“秦安样本”。王旭升介绍,四年前,在秦安县17个镇中,陇城的小升初升学率曾经倒数。园区成立后,提高到了全县第八名。

3333.jpg

王平、常林弟夫妇都是张沟附属中学小学部老师。过去,他们和两个孩子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宿舍里,每周末骑着摩托从张沟村回镇上的家,遇到雨雪天气尤其艰难。孩子在镇上上幼儿园时,两人也没有条件接送。能够调到镇上,是两人难以达成的心愿。陇城教育园区成立后,他们一家搬进了园区宿舍楼,有了两室一厅的家。王平说,现在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各学科教研室举行集体备课,在相互交流中提高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王君慧介绍,因为很多乡村教学点都属于“麻雀小学”,针对这样的学校,他们实行混龄复式教学,而且利用中午时间给留守儿童重点辅导。“走教”模式也让这些“麻雀小学”能够享受音、体、美课程和各类主题课外活动。王君慧还提到,当地很多妇女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走教”让家长有了“深造”机会,辅导功课的水平显著提高。

1111.jpg

目前,秦安县已整合各类资金1.28亿元,推广“园区+走教”模办学模式,启动了莲花、安伏、五营三个教育园区建设项目,将服务3镇81个行政村的61所学校的8500多名学生。王旭升介绍,“走教”不仅惠及了秦安,而且走出了甘肃,吉林、天津、湖南等地也纷纷来“取经”。

责任编辑:王锦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