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举办第25届教育研讨会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成都七中育才2021-12-18 20:23

脉脉锦江疏寒意

共来去,数花静放

浓浓深情齐研讨

话融合,满城飘香

细数流年,与岁月把盏,教育途中,星光不负赶路人,一路播种,一路收获。时光如履,2021年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第25届教育研讨会——“五育融合视野下的深度学习”在期待中于12月17日盛大开幕。一群拥有教育情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育同仁齐聚水井坊,共襄盛会,开启育才探索“深度学习”的新篇章。

在管乐团悠扬的合奏中,会议正式拉开序幕,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臧玲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热情洋溢地欢迎了与会嘉宾,莅临会议现场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班建武教授;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校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罗哲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首批特例研究员张伟教授;锦江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赵万华书记;锦江区纪委驻区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刘贤莉组长;锦江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七中育才教育集团原校长何伦忠;锦江区教育局秦梅副局长;原成都七中校长、成都市教育学会王志坚会长;原七中育才校长、成都市教育学会张军副会长;四川教育主编王建强先生;省教育厅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代倩副主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基础教育研究所黄祥勇所长;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史玉川执行校长;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亢文芳执行校长;成都博物馆党总支李景意副书记;成都博物馆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部冉静主任;成都博物馆罗瑞雪主任;三星堆博物馆社教部邹鹏主任,以及市区内部分兄弟友好学校的领导以及省市区教科院的各位专家同仁。成都七中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会议。此外,四川云教、东方闻道网校等远端近400余所学校13万师生也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共享此次盛会。

共思共话•五育融合的高位引领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水井坊校区臧玲常务副校长主持“校长论坛”

成都七中易国栋校长作《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主题报告

共饮一方春水,共育一片沃土,思想交流激荡,共启崭新篇章。成都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易国栋校长率先登场,进行了《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的主题报告。易校长从世界著名中学的品质共性、世界著名中学的品质追求,谈到“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和七中探索”,他认为:建设高品质学校是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要求,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识。成都七中追求“高品位、高效率、高质量、高体验”的卓越高中品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成都七中从课程和课堂的改变开始,建构“双核”并重的课程,着力推进学校建设高品质。以“独行速,远行众”为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外在驱动力,最终实现七中的高位发展。易校长的发言风趣幽默又充满智慧,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迪。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吴明平总校长作《五育融合视野下的深度学习》主题报告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挑战,七中育才人迎风而上,逐梦前行。紧接着,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吴明平总校长分享了教育新形势下,七中育才学校在五育融合视野下进行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站在五育融合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好“如何提升育人质量”的问题。吴校长提出:以备课转型为抓手,从集体备课到二次备课,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以课堂评价为指南,多做与学科高度相关的事,让深度学习常态发生;以作业创新为突破,七中育才学校探索出“分层作业+个性作业+特色作业”的模式,让深度学习持续发生;以课后服务为载体,七中育才积极探索“居家自习”模式和全面开展“周末生活”指导,让深度学习广泛发生;以素养培育为核心,关注学生如何有质量的学习,让深度学习全面而又真实地发生,最终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银杏校区姜向阳执行校长主持“课堂观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汇育才智慧,探教育新地——水井坊校区的李萍老师、汇源校区的刘利文老师、银杏校区的刘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极具特色的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一起来追“星”》。美术、历史、数学各科老师与同学们走,以文创体验、广告创意、现场拉票、话剧演绎、即兴辩论等多样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进三星堆博物馆,一同“追星”文物,“追星文物修复工作者者”,探索历史,体会文物修复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古蜀文明的独特性与多元性。精彩的课堂彰显了育才课堂的高度与深度,将上午的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一起来追“星”》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汇源校区周利执行校长主持“专家专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作《五育融合:事实与价值》专题报告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的班建武教授做题为《五育融合:事实与价值》的专题报告。班教授从五育融合的教育诉求、教育实质、教育路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提出“五育融合”与“五育独立”是一个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认为“五育融合”应该是具有价值正当性的融合,而不是事实存在性的融合;并谈及“五育融合”需要重新确定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班建武教授的讲座,传达出五育融合中每一育都不是单独的维度,做好五育融合,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在座的老师们对五育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共建共享•五育融合的课程优化

五育融合铸就教育的缤纷色彩。本次研讨会上,七中育才学校精心呈现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展示活动为参会的嘉宾、老师们献上了一场课程盛宴。学校共展示了五类21门形式新颖、趣味横生的活动课程。课程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五个类别,包含“民乐悠扬”“漫溯花朝,文韵流芳”“华夏霓裳”“卷出的风景——衍纸”“植物私生活”“百变实验秀”等。

缤纷多样的课程博览

这些课程在探索五育融合课程新样态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充分展现了育才积极践行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缤纷的舞台。

共研共探•五育融合的学科实践

随后,一场场学科视听盛宴分别在十个分会场同时上演。十六堂教学研讨课精心打磨,精致呈现,将五育与教学有机融合合,让教育与育人相辅相成。

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教育,塑造生命之美,点亮智慧光芒。不同的学科,多样的展示,每一堂课都展示了育才在探索五育融合视野下的深度教学取得的成果,师生们的精彩表现获得了现场评课专家和同仁们的高度赞扬。

各学科专家评课指导

共进共行•五育融合的深度思考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水井坊校区詹滢副校长主持“专家专题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深度学习中的四个融合点》专题讲座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的李松林教授作为压轴嘉宾出场,同与会的老师共同探讨了《深度学习中的四个融合点》。讲座伊始,李松林教授便抛出追问,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提出深度学习究竟要深到哪里去?为何要强调融合?随即分别对二者进行解读,并提倡深度学习要触及心灵深处——深入学生心灵中去;深入知识内核——深入知识内核中去;通达现实世界——深到现实世界中去。对于为何要强调融合,则从其问题指向:分裂育人出发,探究其深层原因。最后,松林教授指出,知识与事物的融合、知识与行动的融合、知识与知识的融合、知识与自我的融合,是深度学习的四个融合点,为学校进一步推进深度学习实践指引了方向。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行稳方进。五育,既需要我们把握正确方向,在青萍之末晓风起,于微澜之间知浪来;融合,更需要教育者燃旺胸中的热情,奋力向前,心无旁骛厚植“里子”,潜心静气赋能“发展”。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育才人必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高高擎起“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大旗,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逐梦远行,以高质量的教育,助推学校不断走向高品质!

(吴明平 臧玲审核)

责任编辑:王明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