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爬坡过坎,又能精准发力,不到一分钟,就可在“不损花”的同时,完成整棵油茶树的果实采收作业——12月21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内,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立君教授主持研发的“环抱式林果采收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农友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油茶果采收技术成果转化合同,联合推动该机械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
据了解,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油料物种,目前全国种植面积超过6800万亩。因油茶树具有花果同期、果柄短且结合力大、树形随机多变、树干刚度差异大等特点,机械采摘易损花伤树,长期以来,其果实采摘只能完全依靠人工,日益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严重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2020年,“油茶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被中国林学会遴选为“十大林草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
湖南省油茶种植历史久远,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起,李立君教授即结合湖南油茶产业优势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优势,率领团队就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技术与装备开展攻关。13年来,团队跑遍了湖南省油茶主要分布地区,充分调研油茶种植及其采摘特性,先后研究了7种采收方法、30多种组合方案,历经7轮、试制加工了14台样机。每年10-11月份,团队带着样机和帐篷,前往湖南攸县、浏阳、望城、常宁等地,驻扎在油茶林基地开展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机器性能。
2019年12月,李立君教授团队的“油茶果采摘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通过成果鉴定。此后两年,团队依靠学校林学、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融合优势,进一步开展了机器轻量化、小型化、工程化技术研究。改进后的机器可在陡坡、梯田等复杂环境里使用,针对各种树形,开展精准能量匹配作业,达到果实采净率大于83%,花蕾损伤率小于5%的技术标准,实现了“把收集和采摘集成到一台机子上,只要一个人遥控操作,就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一棵油茶树的茶果采收工作”的“四个一工程”目标。
“经实验测算,一台机器的采摘效率,相当于30个人工。”李立君表示,该装备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7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30项。
湖南农友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桥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油茶果采收机进入产业化,将填补我国油茶采收环节“无机可用”的市场空白。本次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产业化许可合同》总金额为6484万元。根据合同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完成中试,2024年底之前实现年产5000台的目标,为推动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双峰县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