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远去,江山如画。矿山复绿,花草摇曳。
镜头拉向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铁山垅镇,“倒春寒”的脚步刚刚离开,春日暖阳下,红旗如画,“共和国第一国企”七个大字在绿树掩映中熠熠生辉。
毛泽民塑像坚毅刚劲,目光炯炯有神;一幢幢修旧如旧的土坯房,诉说共和国第一国企90年的磨砺与辉煌。
养活十万红军
“这是一段值得永久怀念的光辉岁月。”在一大堆史料前,铁山垅钨矿党办主任华锋将记忆翻回90年前——
1932年2月12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复,“中华钨矿公司”在公营铁山垅钨矿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胡功克任总经理。
成立中华钨矿公司后,钨砂生产并没有大的起色。1932年秋末冬初,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由时任国家银行行长、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
毛泽民到任后,迅速调整领导班子,在每个生产中队增设了一名指导员和工人长,中队长、指导员,分队长系共产党员、红军干部;工人长是由工人选出来的成份好、有技术、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人担任,建立了一套权力集中、运行民主的协作监督机制。
增加作业面、提高工资待遇、组织生产合作社、组织劳动竞赛、开展技术革新等方式扩大再生产。矿点从最初的铁山垅大窝里砂矿区,增加到分水坳、杨坑山等地,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规模横跨于都、会昌、泰和3个县、2个公营矿山、5个生产合作社和1个洗砂厂共3500多人。
“这里上演了共和国第一国企的伟大而生动实践。”走进中华钨矿历史展览馆,在一件件文物前,在华锋的介绍中,一幅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关心矿工生活,开办工人夜校,讲革命道理,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技术培训、组织消费合作社、成立苦力工会委员会、创办红军医院。
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中华钨矿公司共开采、收购钨砂7550吨,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453万元的财富,为维持苏区政府的运转和十万红军的生存,反抗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写道:“......他们所经营的钨矿,是中国最丰富的,每年生产一百万磅这种珍贵的产物......”。“1933年,苏区的对外出口贸易超过1200万元...他们冲破国民党封锁,大获其利”。
续写国企辉煌
一枚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代表勋章,一张长达两米发黄的合影照片,将一个赖容和的名字推到眼前。
1920年出生的赖容和是禾丰人,18岁那年,他从禾丰华屋来到铁山垅,成为一名矿工。彼时,钨矿公司被土豪劣绅侵占,地主老财组成“清乡委员会”、“联保办事处”,对乡苏维埃干部和曾与红军一道挖钨砂的工人,进行残酷迫害。铁山垅矿区陷入萧条冷落之中。
“父亲憨厚却很执着。”说起赖容和,78岁赖红明打开了话匣子。尽管受尽欺凌,赖荣和忍气吞声,在漫漫长夜中,苦苦等待黎明的到来。直到1949年8月13日于都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进驻各矿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原中华钨矿公司所属矿山重新走上了正轨,赖容和与其他矿工一道迎来了春天。
只有经历了寒冬的冷,才能更加珍惜春天的暖。当家做了主人的矿工们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负责选矿的赖容和灵机一动,将过滤漏斗加长了2米,延长了矿石过滤时间,回收率大大提升。赖容和因此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于1956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代表勋章,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此后40多年的岁月中,在党的领导下,铁山垅钨矿续写国企辉煌,矿区解决了民窿积水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发电问题等,同时也开展了民主改革、工资改革,上坪矿场与铁山垅矿场的民工也相继转为国营企业工人,为国家重工业发展和外汇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铁山垅钨矿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外公生前一直教导我们要把矿区当成自己的家。”1972年出生的华琳说,在外公赖容和的影响下,不但舅舅赖红明选择了留在矿区子弟学校支教,1994年退伍后,他也回到了矿区工作。
为什么山川美如画?我用青春热血装扮她。2017年,华琳的女儿华绮云大学毕业后,婉谢了高薪优厚聘请,毅然回到了铁山垅钨矿。
守护绿水青山
碧绿的田野,如诗如画;湛蓝的天空,飞鸟翱翔……
近年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山垅镇突出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以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发展旅游、土地复垦等相结合,大力做好矿山治理的“后半篇文章”。2012年1月,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被于都县文化广电出版局列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被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列入“赣南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
守护绿水青山。铁山垅镇丰田村引进大圣牧业公司,通过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300亩的荒坡林地,用于种植牧草,让荒坡林地‘穿衣戴帽’,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给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两全其美。
“我们请了6个村民长期务工。”大圣公司负责人黄世珍告诉记者,种植300亩牧草后,按每天100元到120元不等的收入计算,每年至少为每位务工村民增加2万元以上的收入。去年,他们的牧草长势良好,销量猛增,卖出3000吨,获利50万元。
展出各类实物4000余件、矿物标本33件、文字稿17500字、旧照片97幅、雕像16组、微缩场景人物7组、剪影雕塑10组……2021年,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筹资400余万元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提升改造,完成了包括红军医院复原修缮、旧址广场建设、室内陈展、毛泽民塑像、浮雕及雕塑群、景观花海、剪影塑像、绿化亮化、红色精神谱系、红色家书宣传展板等,建设施工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中华钨矿旧址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依托共和国第一国企红色文化,推动红色乡村游。让青山绿水、红色传承、文化魅力相得益彰,铁山垅镇通过“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我们国家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是一名矿工后代,铁山垅钨矿就是我的家。”华绮云表示,作为一名讲解员,她有责任和义务把共和国第一国企中华钨矿公司及其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