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信息过载,越需心灵滤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关末2022-04-20 21:34

《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近日出炉。该报告指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如今的8秒,被网友戏称“连金鱼都不如”。

一纸报告固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其所呈现图景却戳中了现实痛点。当下生活中,很多人都发现自己能专心做一件事的时间越来越少——刚翻开一本书,手机消息提示就响个不停;上网想搜资料,又被页面弹窗转移注意力;哪怕想躺下睡个好觉,不刷到“筋疲力尽”也难以成眠……数据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大大小小的群聊、五花八门的推荐,正侵蚀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时间与精力就这样被不断切割,专注力愈发成为稀缺品。

然而,指尖翻飞、刷来刷去,真能充实生活、拓展眼界么?更多时候,恐怕是信息越庞杂,精神越匮乏;接收越频繁,心灵越空虚。一方面,“你需要一片树叶,却收到一片森林”,海量信息基本都来自于平台“投喂”,缺少主动取舍与过滤,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厚厚的“信息茧房”。另一方面,屏幕方寸之间,没营养、低趣味的快餐文化居多,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占比不高。片面的感官刺激、肤浅的情感满足过后,多是“除了脑袋空空,什么都没记住”。在碎片化的“读屏”中呆久了,还会丢掉培养兴趣的时间、历练思维的机会与耐心做事的静气。

传播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数字时代需要专注力、对信息批判性接收的能力等五种素养,否则我们就会被“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技术发展带来时代巨变,今天的我们不可能拒绝产品更迭、渠道拓展,但应当学会与过载信息共处,做时间真正的主人。在“奔波”于各种页面之时,不妨问自己一句,这个小游戏一定要玩吗?下段短视频一定要刷吗?在独立判断后形成理性的“价值排序”,才能将精力集中在最有意义的地方。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大千世界,风景无限。与其被网络裹束,不如睁眼看生活,给自己留一片仰望星空、静思遐想的空间。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越是信息过载,越需心灵滤网,不沉溺迷失,懂适度分寸,这不仅是为了找回遗失的专注力,更是为了找回我们自己对生活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雒健晴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