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中医药10条”)正式发布。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医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中医药10条”重点在推动中医药领域人才高地建设、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鼓励中医药成果产业化、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建设中医药智能装备创新高地、鼓励基金投资等方面提出多个国内首创、全国领先的突破性政策,集聚全球高端中医药资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黄埔区发布的这10条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精准、实在,让我们中医人极受鼓舞,对未来发展充满底气。”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广东省郭氏医学保健研究所所长郭程湘说。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广州黄埔区近年来将中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来抓,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21年,该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经过多年发展,全区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药生产企业有21家,中药批准文号超过450件,占广州市总数的1/3;中医药产业营收超100亿元,区内涌现出香雪制药、一品红、中一药业等一批中医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白云山中一药业现代化中药生产线
为更好集聚全球高端中医药资源,积极争取政策先行先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黄埔区研究制定了“中医药10条”。十条政策精准“把脉”助力中医药发展,全方位营造全国最优中医药创新环境。
该政策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医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具有精准、专业、系统化的特点。
一是吸引人才精准化。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医药领域五类特色人才分类支持政策,从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到中医药交叉学科领军人才,单个团队资助金额最高1500万元,吸引各类中医药领域高端人才汇集,特别是中医药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到黄埔创新创业,带领团队在本区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支持举措专业化。率先在国内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支持建设医工结合实验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最高补助5000万元。该项措施出台,将推动中医药与多学科协同融合,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创新为驱动,打造中医药交叉创新的“黄埔模式”,推动黄埔区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医学模式的创新高地。
三是扶持措施系统化。国内首次在中医药领域打通中医药产业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通道,在全国打造“黄埔岐黄汇”中医药传承交流平台,大力支持中医药成果产业化、中医药成果技术交易,支持建设互联网医院,吸引投资基金,形成政、产、学、研、金、用的政策合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四是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省区协同监管的新模式下,以广州开发区为试点,探索“省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共同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共建法定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生物医药申报服务的“绿色快车道”。
随着政策出台,黄埔区将大力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联合港澳等地区共同建设临床研究型中医院、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建设现代中药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中药交易平台,优化区域中医药产业结构,加速促进区域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争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