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天长,万千气象,志愿服务,如火如荼。文明实践在这里落地生“根”,志愿服务在这里遍地开“花”。放眼全城,从街头巷尾、社区楼栋,再到田间地头、防疫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这抹耀眼的“志愿红”,为天长注入了实时感知的民生温度,也成为天长城市文明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一对一”服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茉莉花公益协会志愿者为陈老上门义务理发 潘茗雪 摄
6月22日下午,在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王店社区81岁的残疾老人、退伍老兵陈志云家中,茉莉花公益协会志愿者们为陈老提供免费上门“多对一”家政服务。
“志愿者每周都来给我换洗床单被套、打扫卫生。今天还为我理发、健康体检,真的很感谢他们!”陈志云说。
茉莉花公益协会志愿者上门为高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 潘茗雪 摄
叶玉华,是一家美容美发店的经营业主,也是天长市茉莉花志愿服务团队的负责人。从2014年加入公益组织至今,她走遍了天长市大小敬老院,如今仍坚持每月与团队志愿者们,上门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理发、洗衣、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
“我们团队的成员,既有在校大学生、理发师,也有下岗工人、私营业主,大家因热爱公益而相逢,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让这个社会更有爱,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叶玉华表示。
茉莉花公益协会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 潘茗雪 摄
王九保是王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师,负责社区近1000户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居民的家庭医生,平时我对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会通过电话、微信给他们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对有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每隔三五天,还要主动上门为他们做健康检查。”王九保表示。
王店社区卫生服务站王九保医师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潘茗雪 摄
除了家政服务、健康体检这些“一对一”上门志愿服务,天长市还结合社情民意,从需求端发力,为老人提供切实所需的帮助。
“我们按照‘互联网+养老’模式,创新策划了‘一键式助老’志愿服务,为全市孤寡老人、二级以上残疾人和7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爱心一键通’手机。老人们通过手机‘点单’,常态化得到爱心厨房、爱心助洁、爱心应急、爱心送医、爱心关怀等‘五爱’服务。”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毛在玉介绍。
除了爱心助老,关爱留守儿童,也是天长市志愿服务的重点。一个心仪的书包、一双漂亮的运动鞋,一个出行的轮椅……这些微小的心愿,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为了帮助他们,天长市关爱留守儿童“微心愿”团队的志愿者们,分别走访了新街镇8个村(社区)54个网格中的56户孤老病残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文具、衣服、米油等学习、生活用品。
参与千秋公益集市的志愿者在为居民发放科普宣传单页 潘茗雪 摄
在新街镇千秋公益集市活动现场,新街镇王店社区的居民们还现场体验了爱心义剪、健康体检等活动,现场学习了防溺水知识、心肺复苏术等生活急救技能。
参与千秋公益集市的志愿者为居民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法 潘茗雪 摄
“创新举办文明实践公益集市,目的是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通道,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改两为五做到’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天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慧琳介绍。
参与千秋公益集市的志愿者在为市民测量血压 潘茗雪 摄
“一刻钟宣讲” 深入网格基层点倾听民意
6月22日下午,在新街镇千秋公益集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新”集中展示活动现场,来自天长市纪委机关、天长市委宣传部、天长市人社局、天长市交通局等10个市直单位、16个镇(街)的220余名党员,同时联动10支志愿服务组织,深入新街镇54个网格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天长市志愿者正在为居民发放科普宣传单页 史九永 摄
“国家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参保人自主选档缴费,享受政府补贴,最低补贴30—60元,多缴多补,多缴多得……”在李坡村郑兴网格文明实践点徐昌山家中,天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鲁凯带领天长市交通局、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与村民代表们面对面促膝长谈,从移风易俗谈到权力监督,从产业发展聊到乡村振兴,开展党的理论和政策宣讲,回应基层群众关切,讲得透彻鲜活,沁人心脾,一堂“书记课堂”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
天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鲁凯在李坡村郑兴网格文明实践点开展“一刻钟宣讲” 史九永 摄
宣讲现场,针对群众提出的道路硬化、交通出行等10余条建议,现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一一记录,并进行交办,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据了解,今年以来天长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暖民心行动要求,把“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作为全市文明实践的主攻方向。依托市、镇、村文明实践平台,坚持每月推动开展千秋公益集市活动。天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网格进行志愿服务。
活动实施以来,已累计收集群众需要3693条,发动7386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服务,解决群众服务事项3725件。
“一小时巡演”烹饪喜闻乐见文化“大餐”
天长市“一小时巡演”走进新街镇王店社区 潘茗雪 摄
粉墙黛瓦、绿意盎然。6月22日,在王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一小时巡演”如约而至,当地文化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高庄阻击战、孝女姚孝贞、孝子吴尚志,宣讲员胡玉萍把耳熟能详的天长历史故事与移风易俗、党性教育融为一体,生动灵活的“一刻钟宣讲”传递了家国情怀。
“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巡演的节目事先征集了群众意见,演出节目是在‘一小时节目库’中选取的,演出小分队根据天长市文明实践办演出派单函与镇街宣传委员对接,由宣传委员或文化站长到场主持,演出地所在镇(街)安排1—2个节目参与。”新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说。
天长市“一小时巡演”走进新街镇王店社区活动现场 史九永 摄
“作为本次天长市“一小时巡演”活动的举办地,新街镇按照就近就便、服务于民原则,将8个村(社区)划分为54个网格,围绕天长市‘四个一’必备志愿项目和‘六大’自选志愿主题,打造了从‘头’开始、情暖夕阳助老服务项目,爱我家园、新街有你垃圾分类环保项目等六个品牌服务项目。自2020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服务群众近1.2万人次。创成天长市五星级文明实践所1个,四星级文明实践站2个,三星级文明实践站2个。”新街镇镇长王瑶介绍。
天长市“一小时巡演”走进新街镇王店社区活动现场 史九永 摄
为了确保文化惠民活动落到实处,让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充分发挥文艺志愿者轻骑兵作用,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听得进,天长市创新开展了“一刻钟宣讲”、“一小时巡演”等志愿活动,用群众语言讲好百姓故事、将创新理论融入百姓生活。截至目前,“一小时巡演”20多支演出小分队共500余人,编创黄梅戏《初心》、快板《颂党恩》等文艺节目100个以上,受教育群众超10万人。
健全管理机制 推动志愿服务长效运行
这么多的志愿服务?人从哪来?经费从哪来?能长期开展么?对此,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毛在玉表示。“为了实现志愿服务,有人做、愿意做、愿意长期做,我们整合了综治、党建等网格资源,建立起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网格运行管理体系,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真金白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长效保障。”
天长市永丰镇一户村民家门口的网格点卡片 潘茗雪 摄
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第6网格架构图 潘茗雪 摄
在志愿服务对象上,天长市广泛动员全市力量,充分发挥综治、党建、退役军人、社会组织等有生力量,将市直相关部门在基层设置的网格整合成一个个“文明实践网格”。农村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按10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网格,城市社区以小区为单位,按300—500户标准划分网格,做到就近就便、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并将网格点接入城市云台进行统一管理。
在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的展厅里,通过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可以实时看到全市文明实践开展的动态情况和实时数据 潘茗雪 摄
在志愿活动经费上,天长市财政除了承担1000万元村居专管员报酬经费外,每年还预算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推动网格文明实践工作奖补;同时还设立了文明实践基金1000万元,为网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经费支撑。
在志愿服务内容上,天长采用整体统筹、区域自选相结合的方式,从市级层面统筹策划了“四个一”必选志愿主题,并为基层提供“六大主题”自选志愿项目,为基层实践创新和志愿服务制定了奖励标准,帮助乡镇基层网格培育打造了“夕阳有伴 暖阳有爱”等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展厅“一镇一品”基层网格特色志愿服务展示区 潘茗雪 摄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和10大“先行试验区”之一,天长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文明实践阵地创造性地建在网格上,实现了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多维发力,探索出了“网格文明实践+”工作路径,走出一条具有天长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潘茗雪 摄
市民及游客体验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互动项目 潘茗雪 摄
目前,天长市文明实践工作经验已被中央文明办编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一书,并作为“典型经验案例”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