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八桂 | 北海侨港的清晨,在海鲜早市的喧闹中醒来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祝佳祺2022-11-29 17:27

广西北海市的11月,暖暖的。清晨六点半,伴随阵阵汽笛鸣声,侨港镇苏醒了。

小镇的电建渔港迎来了满载而归的渔船,伙计们忙着将鱼虾打包上岸,成群的主播们纷纷上前,向观众们展示推销上乘的海货,人群熙熙攘攘,空气中尽是海鲜的腥咸味。

侨港镇电建码头,一艘渔船刚刚靠岸。祝佳祺摄

“朋友们,这个大虾是刚刚运回来的,看看这个成色。”35岁的彭宇刚做主播三个月,却已是粉丝三千的“抖主”,每天在码头从凌晨五点播到上午10点,多的时候一场能卖出两三千,“怎么涨粉,怎么运营,都有培训过,比自己摸索更快‘上道’。”

疫情以来,侨港镇海鲜线下销售受到较大影响,然而线上销售却意外的火爆。“现在人们的购买力很强,市场对海鲜的需求很旺盛。”彭宇笑着说,“直播挑货让客户更有现场感,是这几年的一个‘风口’,粉丝量大的主播能取得更加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北海各级政府也关注到了直播间商机,引导冷冻厂改造为集海产品交易、电商实体店、餐饮、旅游产品等于一体的观光消费新业态。

2021年,由电建码头旁闲置厂房改造成的海产品电商小镇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共举办电商直播培训班4期,培训200人次,首批孵化电商经营主体51家。侨港镇还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设计与创意学院开展校地合作,为学校学校提供实践锻炼、创业就业的平台,学校则为侨港打造海产品电商小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培训三天就能上手播了。”彭宇就是电商小镇入驻公司——北海鲜到家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孵化的主播,除了接受直播培训和指导,还享受仓储配套、货源组织等配套服务。

1984512a3c597efc4edaf3bf82bcba1.jpg

电建码头,渔民将刚打回的渔货装载上岸。祝佳祺摄

“码头的渔货交易中心一般是办了证的批发商才给进,后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我们电商主播也获得了入场机会,实现了码头直播,码头卖货,缩短了卖货周期。”北海鲜到家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节雄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三年,已培养孵化150余名主播,覆盖在校大学生、宝妈等各类人群,其中多数是侨港镇归侨。

无独有偶,电商小镇一楼的夫妻店“和叔船长海鲜”也玩起了直播带货。“电商是目前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的销售渠道,我们店里都是亲友直播,经常来谈合作的主播也不少,每天线上销售额都有几千块。”店长黄家和说,“许多人喜欢来国际渔市逛逛,我们线下人流量也有保障。”

渔民在俯身整理渔获。祝佳祺摄

黄家和所说的国际渔市就在电商小镇大楼大厅。只见整体交易环境整洁有序,打氧的玻璃箱内,各色鱼虾鲜活乱蹦,尽管天色尚未大白,已经有不少群众在挑选渔获。

来自黑龙江省的王能江和妻子原本是来北海旅游的,听说侨港这边海鲜早市不错,就起了大早前来“扫货”,“我们6点就来啦,红杉鱼、金鲳鱼、大明虾啥都有,新鲜价格实惠,打包的快递点就在旁边,买点寄走很方便。”

如何延长海鲜保鲜时长、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海鲜售卖来说十分关键。除了打造室内交易市场,避免露天日晒等因素对渔获的损耗,在北海商务局及乡镇政府的组织推动下,电商和快递企业也建立了合作机制,组建专业团队为主播提供货源供应链、分拣、打包、仓储、快递等一系列服务,专业的冷链运输让海鲜更保鲜。

“我们现在甚至能把货物发到西藏去。”王节雄认为,物流配套服务的完善进一步拓宽了销售范围。

据广西北海市商务局数据,今年1-10月,北海全市网络零售额37.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生鲜海产品网络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53%。虾滑、虾、蟹、鱿鱼、鱼、贝类受到线上平台消费者的欢迎。

责任编辑:祝佳祺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