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家院听理论宣讲、到田间地头学种养技术、到红色展馆学习党史、到村史馆听老支书讲故事……近日,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亲身感受新时代发生在身边的变革成就,在学思践悟中激发爱党情感、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宣讲“家喻户晓”
“听了红色宣讲,还能现场咨询惠农政策和种养殖技术,目标和方向都有了,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走出赛沁塔拉嘎查红色宣讲农家院,牧民哈斯巴特尔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翁牛特旗依托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文化长廊、农家院等阵地资源,在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宣讲进乡村”活动,邀请党校、农牧、科技等部门优秀讲师、业务骨干组成16支特色宣讲小分队,每月到嘎查村开展一次“1+1+1”特色宣讲(理论宣讲+实用技术+现场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了解,各小分队用马背宣讲、送教上门、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专题宣讲229场次,惠民政策、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宣讲和现场教学152场次,覆盖农牧民18.6万人。
红色事迹“催人奋进”
“这一篇写的很好,可供一切畜牧业合作社参考。”在全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内,讲解员一边引导群众参观1956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毛泽东主席对乌兰敖都畜牧业合作社的按语,一边讲述着合作社创始人、党支部书记根登带领各民族群众的奋斗历程。
包括根登在内的48名先模人物事迹,在翁牛特旗敖包山党建主题公园、红色文献展览馆、乌兰牧骑诞生地纪念馆、乌兰敖都畜牧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广为传颂,农牧民群众通过实地观摩、现场聆听、实景体验等方式,在寻访先模足迹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汲取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此外,当地还同步规划设计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主题研学路线,构建了面向群众、布局合理、功能立体的现场教学矩阵,累计接受参观学习群众3.2万人次。
红色故事“忆苦思甜”
“开始治沙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有时候半夜一场大风过后,辛辛苦苦立的桩、围的铁丝网被埋到了沙土里,刚栽的树苗也被连根拔起。第二天我又一个一个的把桩子扒出来,埋牢固,再把树苗重新栽进去,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说啥也要守住……”在布力彦嘎查防风林边,全国劳动模范唐八十向嘎查村民们讲述着自己的治沙故事。如今,布力彦嘎查早已从8万亩的旱地沙海变成了千亩草场、万亩良田的生态绿洲,年粮食产量达到了525万斤,乡村旅游收入超过了90万元,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为更好创新党员群众教育形式,当地邀请老支书、老党员、老模范讲述嘎查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奋斗的故事,围绕乡村建设、农牧民收入变化、基础设施改善等6个方面,算清投入账、补贴账、保障账、发展账,引导农牧民群众从衣食住行中真正感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今昔对比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先进榜样的感召下,620余名青年农牧民先后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新成立种植、养殖、农机、旅游等合作社84家,1500余名农牧民主动加入了嘎查村志愿服务队,开展暖心志愿服务4300余次,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