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做大芦笋产业“金字招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朱春燕陈曦2023-05-06 09:39

眼下,东山县芦笋进入今年第一次采收期,长在土里“白玉簪”长势喜人。近年来,为做大芦笋行业“金字招牌”,东山县多措并举谋划芦笋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微风吹拂下,芦笋清香沁人心脾。在田地里,藏在沙地里的芦笋被农户“一刨一掘一折”采挖出来,农户黄龙妹忙得热火朝天。“我种了两亩芦笋,长势很好,一斤能卖6元,可以收到七八月份。”黄龙妹说。

农户黄龙妹2.jpg

东山从1978年开始引入芦笋种植,是我国最早种植白芦笋的地区之一,也是福建唯一种植白芦笋县域。前楼镇岱南村是全县最大的芦笋生产地,面积达1000亩。今年,前楼镇在岱南村建设芦笋产业文化园,文化园以芦笋观光产业园、芦笋馆构成,其中芦笋馆文化馆于今年年初开工建设,建设面积500平方,投资120万元。芦笋文化馆预计在今年八月份完工。

东山县丰富的海泥土资源,给芦笋提供了充足的天然有机肥源,同时充分利用海洗沙供软化栽培,使东山芦笋的品质更加优良。东山县生产的白芦笋嫩茎外观表现乳白、笋条大体笔直,笋尖紧凑,皮层较薄,肉质细嫩,木质化程度小,畸形笋少,品质优异。东山芦笋2004年获得国家原产地认证,2010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2年纳入中欧十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互认。为擦亮芦笋这个农业特色品牌,前楼镇指导农户改进种植技术,提高芦笋产量和质量,推动芦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晓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