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于都:激发古村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宋嘉华2023-07-23 16:21

沥青路蜿蜒向前、祠堂群古色古香、飞檐翘角仰望蓝天……仲夏季节,走进江西省于都县银坑镇平安村,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

平安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于都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因岳飞曾率兵安营扎寨,得名平头寨,解放后改名为平安村。村内保留了集中连片的祠堂古建筑群20多座,于2016年被列入国家第四批传统古村落。除此之外,平安村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苏委埃省政府、胜利县、刘少奇秘书办公室、红军被服厂等一批革命旧址。2021年被列入赣州市第一批市级红色名村。

“老一辈说,这些树上的疤痕是当年胜利县委书记金维映,带领红军击退敌人进攻是留下的弹痕。”在村口,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滨指着沥青路旁榕树介绍说,当年的竹篙寨保卫战中,为了不让藏在溶洞内的物资遭受损失,金维映带领县委的工作人员边打边撤,将敌人引到了胜利县委附近,和赶来支援的游击队一起将他们击退了。枪林弹雨中,从敌我双方枪膛射出的子弹大量落在了村口的榕树上,冒出缕缕青烟。

时光过去了百年,和金维映在胜利县的过往被一代代传承一样,榕树上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这些树是我们村的宝贝,村民们都说,一大早起来的时候,每个疤痕都冒着热气呢。”张小滨说。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唯有奋斗无上荣光。

让红色基因在奋斗中传承。近年来,平安村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搭建村民、政府、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成立由平安村党总支书记为理事会长的传统古村落保护理事会,引导乡贤、本地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社会捐资2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复信的爷爷、父亲、叔叔和哥哥先后参加红军,用对党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将一门八烈士的悲壮与勇敢流传后世。”在张氏宗祠内,小红星讲解员正绘声绘色向游客讲述平安村的红色故事。

让古韵与红色相得益彰。在保持村内古建筑、红色旧址等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平安村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盘活长期闲置的传统建筑资源,建设了集商业、观光、文化为一体“古商街”,利用“张氏宗祠”场所,打造了村级党校和民主议事厅,推动村落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互融共促,在全县率先唱响“党建+关建”品牌,让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地、见实效。

田野上,富硒水稻一碧倾野;大棚内,时令蔬菜郁郁苍苍……

“让党旗高高飘扬,激发古村发展新动能。”银坑镇党委组织委员刘称荣介绍说,近年来,平安村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以平安传统古村落为点,充分发挥平安、年丰2个村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建立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建设了1000亩蔬菜大棚基地,引进江西民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通销售瓶颈,完善蔬菜储藏冷库和分拣中心,创建了市级现代化产业示范园,使一二三产实现融合发展。2022年,平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1万元。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王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