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词歌赋,赏江西美景!传诵古今的诗词点缀着赣鄱大地的每一寸河山,诗词里的江西在当下又有哪些别样的精彩?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从今日起推出专栏《跟着诗词游江西》,以诗词为切入点,带您领略江西浓郁的人文气息,发掘诗词背后的故事,感悟江西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山川美景。
今天,我们推出第七篇《白鹿洞》:“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诗人王贞白(上饶市广丰区)在白鹿洞惜时爱学的场景。
诗人每天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完了,生命里的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若不是白鹿洞修道人的说笑声,自己还沉浸在周公礼法、孔子儒学等经史钻研中。 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劝人惜时,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唐朝河南洛阳人士李渤在庐山五老峰、栖贤寺一带读书,在此养一只白鹿。白鹿极具灵性,终日伴其读书随其游学,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李渤出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时,在旧址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因地势低洼,便以“白鹿洞”为名。
南唐开元年间,隐居庐山的文人在此聚集开坛讲学,号称“庐山国学”。宋太祖赵匡胤重视教育,在全国各地修建书院,顺应时势“庐山国学”改名为“白鹿洞书院”。
至此,一个在赣鄱大地上流传千年、闻名世界,令无数学子心向往之的学府圣地——白鹿洞书院开启了它传承文化,育才讲学的使命。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而白鹿洞书院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合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可以位居榜首,奠定其崇高地位离不开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
朱熹在南康做官(今九江庐山)时,重建书院,自认洞主,亲自讲学,制定教规,聘请名师。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塑造师生道德情操,明确教育要求和培养途径。《揭示》具有广泛适用性,遍及全国各个书院,成为古代教育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典章制度之一。后影响后世百年,名扬海外,传至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因此白鹿洞书院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
在朱熹的推动下,陆九渊在此讲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教育家李燔来此讲学《乾》《坤》,并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明代文学家李梦阳为书院大门题写“白鹿洞书院”匾额,留下《始至白鹿洞》《白鹿洞别诸生》等诗词传世。
根据《江西书院》统计,自南唐到晚清,白鹿洞书院培养出状元3人,进士约200人,举人、秀才不计其数。南唐状元诗人伍乔,宋末宰相、民族英雄江万里,宋末名将、军事战略家余玠,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清代嘉庆朝状元、军机大臣戴衢亨等英才名士。
1988年,白鹿洞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鹿洞书院是其中的重要景区。白鹿洞书院内环境雅致,文字印记和人文景比比皆是。现存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
如今,白鹿洞书院已成为江西省文物管理、文化交流、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重要窗口,书院开展国学游、中国传统文化游等项目,还与全国多所书院和高校合作,举办讲座等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从2008年开始,九江学院与郑州大学、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共同牵手,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嵩阳——白鹿”“白鹿——嵩阳”双向书院文化之旅。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傍百年树木,品千年古韵,读万卷藏书。在这里,与先贤对话,向大家学习。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