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提质 加强保护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陆奇勇吴祥淼2023-08-16 09:17

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通道县中部,范围涉及万佛山镇、菁芜洲镇、县溪镇、播阳镇、地连国有林场等5个乡镇(场)18个行政村,总面积1503.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84.5公顷,湿地率65.46%。公园主体位于洞庭湖上游沅水支流渠水水系,处于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是由永久性河流、洲滩、库塘等湿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蓄水资源、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公园内蜿蜒秀美的玉带河清澈见底,两岸植被覆盖良好,林木葱郁,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湿地公园位于中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为候鸟提供越冬栖息地,是中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通道县以“五个全面”强化并提质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

7a3dbe26f264c1feeaf5cdf9d5992f3.jpg

压实责任 全面保护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领导多次督导、关注湿地公园建设;县人大多次调研湿地公园建设,县委书记、县长多次视察湿地公园保护工作,就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全力推进玉带河湿地公园建设。

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7年1月10日,通道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一园一法”制定工作,为玉带河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提供法规依据。

组建专门工作班子。为高效有序开展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确保玉带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成立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领导牵头,主管部门落实,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做到任务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协调各相关职能单位和湿地公园周边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湿地公园创建工作。

发布《关于加强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通告》。自2016年首次在通道县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中华秋沙鸭每年都会“造访”该县,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为了改善中华秋沙鸭及其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道县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通告》,全面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加强日常巡护监管。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巡护体系,从湿地公园周边村选聘多名素质较高的村民,开展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工作。制定了《湿地公园巡护员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巡护管理工作方案》,并与巡护员签订了《湿地公园巡查管护合同》,明确了巡护职责、工作要求,确保公园日常巡护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多措并举 全面整治

取缔湿地公园网箱养殖。为保障玉带河天然水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通道县组织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林业局、移民局、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等部门,联合各乡镇多次开展玉带河流域网箱养殖清理工作。县人民政府于2017年发布《通道县晒口水库网箱拆除整治工作方案》,重拳出击取缔湿地公园内的全部网箱养殖。截至目前,全县已拆除网箱1258口,公园范围内已无网箱养殖现象。

大力开展“禁渔禁捕”工作。试点建设以来,为保护玉带河流域的野生水产资源,通道县大力开展“禁渔禁捕”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玉带河的野生鱼类和湿地生物资源。县禁捕办牵头组织开展“清河清库”专项整治行动,对县境河流、水库进行“四清四无”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918人次,收缴并销毁地笼网4386匹、刺网1022匹、抬网35个、销毁涉渔船舶8艘,收缴电鱼机14台(套)。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行为。近年来,通道县依法对非法采砂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共立案10起,走访询问证人38人,讯问嫌疑人25人,其中逮捕6人,刑事拘留5人,取保候审7人;依法处理涉水违建5起,移交公安立案查处案件2起。依法取缔拆除湿地公园范围内采砂船98艘、渔船373艘、吊台45个。湿地公园范围内已无非法采砂行为。

规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为维护湿地公园水环境不受畜禽养殖污染,成立了玉带河监测断面水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从禁养区禽畜养殖场的拆迁和关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推进玉带河治理,以污染源为导向,将玉带河治理工作推进到污染源整治的各个微小环节,进一步改善了水质。

开展河道清理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湿地公园内“四乱”问题全部清理到位,共清理河道内水葫芦30余万方,拆除晒口水库的钓鱼平台8700平方米,拆除湿地公园周边县溪镇棉花坪村的违章建筑1817.5平方米。对上级明察暗访发现并督办的3个问题进行了整改和销号。

修复自然生态原型水岸。2016年在湿地公园范围内209国道临河河岸实施原型水岸生态修复工程,总长20.17千米,总投资500余万元。工程实施以来,稳固水岸土壤,进一步美化了河岸林景观,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湿地功能进一步提升。

恢复动植物栖息地。2020年,投资200余万元,实施动植物栖息地恢复工程,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其中,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县溪镇晒口村,采用封育和人工补植补造方式实施总面积为6.67公顷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在湿地公园保育区菁芜镇菁芜洲村,采用人工补植补播、栖息地封育相结合方式实施面积为0.67公顷、长度700米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e2e34e7ef5cafc07d622dbb530a5e1d.jpg

严谨规范 全面保障

成立稳定的管理机构。2017年,设立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设主任1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室、科研监测管理站、资源保护管理站、旅游发展规划室、西应监测中心等。全面负责对湿地公园的保护恢复、科研监测、生态旅游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知识宣传教育等事务。

落实工作经费。县政府将通道县林业局一层办公楼划归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并配齐了办公设备,将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明确管理范围。埋设湿地公园界碑14块、界桩330个、保护宣传碑14块,与公园周边村组签订《湿地公园确权确界协议书》163份,湿地公园范围边界清晰、土地权属明确。

强化培训与学习。采取专家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专题学习,确定专人辅导,每个月集中培训一次,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确保公园保护、恢复、宣教、监测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档案管理。截至目前,湿地公园管理档案共整理了“湿地公园基础档案材料、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监测、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湿地公园宣传教育、湿地合理利用与社区管理协调、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建设水平与示范作用及特色”等九个部分,共150卷。

立足基础 全面监测

建设湿地监测中心。为切实加强湿地公园监测工作,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了一座功能较完善、设备较齐全的湿地科研监测中心。项目于2020年开工建设,办公用房面积284平方米,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认真开展动植物监测。制定了《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方案》,购置了一部分专业设备,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湖南林科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湿地公园资源本底调查。通过调查、监测发现,目前湿地公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911种、野生脊椎动物325种,与2015年相比,公园动植物记录种类明显增加,新增中华石龙尾、冠果草等维管束植物79种,新增林雕等脊椎动物99种。出版了《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手册》《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源本底科学考察报告》。

协调开展环境监测。公园管理中心利用环保等部门提供的水文、水质、土壤、气象、空气等监测数据,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科研监测数据,保障水质安全。

灵活多样 全面宣教

按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建设了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让公众全方位了解湿地概念和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生态环保的意识。

打造了由诸多类型宣传教育牌组成的主题步道、主题廊、主题宣传点、宣教脉络点、湿地公园展示、解说体系建设初步完备,广泛宣传了湿地文化与湿地知识。

编写教育读本,面向大众特别是公园管理者、领导、小学生。编写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和观赏鸟类保护、湿地保护基础知识、户外自然教育手册。此外,针对中华秋沙鸭、鸳鸯编写相应的宣传册,并制作公园宣传折页、旅游宣传册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材料。

责任编辑:孙超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