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医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张欣驰2023-09-17 12:46

9月16日,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科学馆)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揭牌。学校基础医学学科周同时拉开序幕。

在今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活动现场,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陈馨为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科学馆)授牌。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陈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病原生物科学馆建设捐助方、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庄菁雄共同为基地揭幕。

闻玉梅、裘新、陈馨、袁正宏、庄菁雄共同为基地揭幕 (2).JPG

基地揭幕 唐吉云摄

“科学家精神首先是一种创新精神,是一种孜孜不倦揭示事物本质的探索精神。”揭牌仪式现场,闻玉梅院士回顾了上医病原学科前辈汤飞凡战胜沙眼疾病,以及自己的老师林飞卿在战争时期用黄豆汤培养细菌的故事,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创新不在于大小,在于为人民群众切实解决问题。”在闻玉梅看来,科学家精神还是科研工作者不怕艰难、以实践来解决问题的精神。“科学家之爱是一种‘广谱’的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沉的爱。”闻玉梅表示,在上医病原学科的发展历史上,始终面向国家人民的重大需求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成为科学家精神萌发和人才培养的沃土。一代代科学家就是领路人和火炬手,“我是这个学科的老兵,也是一名新兵,希望以我们的努力将火炬代代相传,将科学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闻玉梅说。

裘新表示,一代代复旦科技工作者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凝聚起追求真理、科研报国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宝贵丰富的科学家精神资源。新征程上,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希望全校加快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尊重创造、创新报国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澎湃动力。

病原生物科学馆4.JPG

病原生物科学馆展陈 唐吉云摄

医学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科学馆)坐落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星楼,包括主展区(病原生物科学馆)、大厅展区和实验室文化区,并设有网上数字馆。“科研的核心是创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求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科学馆的墙上镌刻着闻玉梅院士凝炼的四句格言,阐释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展馆通过老物件陈列、历史照片等形式记录下病原学科悠久的历史传承,从汤飞凡、林飞卿等前辈建立和发展病原生物学系,到闻玉梅创建重点实验室,至今已近百年。展馆以珍贵标本、经典影像,显微切片等传统形式,与人机交互、裸眼3D等现代化方式有机结合,把一个个微观世界场景显示出来。

这里记录着病原学科以闻玉梅、袁正宏等为代表的几代专家潜心研究乙肝病毒致病机理的历史,记录着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分离和建立上海首株新冠毒株等光辉时刻,更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防治寄生虫病、制备实物标本背后的科学故事。在为参观者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把科学家精神巧妙融入生动的材料之中,为全面育人提供生动的教材。

医学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科学馆)的建设也获得了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品牌的捐资支持,品牌方表示很荣幸以此履行社会责任,为医学教育的进步以及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弘扬做出一份贡献。

据了解,近年来,复旦上医大力推进博物馆群建设,形成了包括复旦上医院史馆、病原生物科学馆、人体科学馆、病理标本博物馆、医科馆上医人文库、大道践德——钱惪教授捐赠纪念展、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等在内的博物馆和常设展群。未来,复旦上医还将探索构建博物馆等场馆文化育人常态化机制。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