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考察调研。他通过电子屏幕实时了解商贸城运营及“义新欧”班列运行情况,并走进市场同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市场行情。
商贸城入口的大屏幕展示着两张图表:一张是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实时情况,一张是“义新欧”班列运行的动态数据。这些来自“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实时变动的数据,成为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外贸及经济趋势的“晴雨表”。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十多次到义乌,深入小商品市场考察调研,总书记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将义乌的发展概括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这12个字,是义乌故事最生动的总结。一不临海、二不沿边的义乌,硬是建成了全球“小商品之都”,成了有口皆碑的“世界超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商贸城要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义乌拥有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2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义乌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产业工人。
走进商贸城,商铺林立、商品繁多。“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来义乌!”习近平总书记所到之处,人们纷纷从商铺中走出来,汇聚到一条条通道上,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走走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和商户们亲切交流。他们中,既有上个世纪70年代就在义乌做生意的老商户,也有刚刚开始创业的“90后”,还不乏外国商人。
张吉英便是其中一位。做伞生意的张吉英,父辈便开始制伞。从1997年开始,她就来到商贸城开起店面。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外商用英语交流。
“当时我也向总书记展示了我们制作的一把国风伞。”张吉英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切地询问自己的生意情况,仔细查看店铺内的各式产品。张吉英说,自己的产品此前多销往国外,近两年也打通国内市场。“在义乌可以足不出户对接全球客户,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张吉英说,自己还聘请设计师,打造自身风格,持续培育品牌,从而不断提升商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做了二十多年文具生意的黄昌潮同样激动。“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很关心大家的生意状况,对咱们市场的情况也很熟悉。”黄昌潮说,如今自家的产品强调设计和工艺创新,成功打出了品牌,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黄昌潮说。
“习近平总书记像长辈一样关心下一代,非常亲民!”义乌市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俊回忆时非常激动:“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实业家,我将进一步增强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义乌更多好商品卖向全球。”
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抽样统计成交额1126.5亿元,同比增长12.69%,市场日均客流超过20万人次。
面对商贸城里面的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义乌作出了贡献,还要再作新贡献。你们每个人都是义乌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还要继续努力、再造辉煌。”大家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义乌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40多年来,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在不断书写新传奇。
文字:窦皓 顾春
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编辑:刘军国
审稿:李中文 杜尚泽
统筹:王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