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厚植底色 逐绿前行
乌拉特中旗委宣传部菊娜2023-10-17 22:46

微风习习,芳草摇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阿日胡都格嘎查,蚂蚁森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乌拉特中旗柠条造林项目区,一垄垄的柠条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有600万株柠条幼苗在这里扎根,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修复能力,播下了一抹绿色的希望。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自治区二十个边境旗市区之一,辖区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3223.55万亩天然草场,473.97万亩林地,17.56万亩湿地,是我国北方一道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监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全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久久为功 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奏齐鸣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是乌拉特中旗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

图片8.png

退耕还林项目区种植柠条

乌拉特中旗统筹规划推动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把乌拉特草原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作为构筑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任务,印发《乌拉特中旗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旗落实禁牧草畜平衡2616.7万亩,其中禁牧面积803.2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813.5万亩,涉及8个苏木镇(中心),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全覆盖,完成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图片9.png

迁徙候鸟在牧羊海湿地停留觅食

乌拉特中旗多措并举做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高原生态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森林质量修复提升、经济林建设等林草重点工程14个,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灌木林平茬抚育4.4万亩。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人工乔木造林0.08万亩,灌木造林0.12万亩,退化林修复0.33万亩。为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保护管理,乌拉特中旗组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科学指导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完成黄河两侧滩涂湿地和中西部地区自然湖泊分布7个图斑调查工作。投资280万元补齐牧羊海湿地保护地功能短板。德岭山水库、狼山水库2处湿地入选《巴彦淖尔市盟市重要湿地名录》。

植树造林,三分栽树,七分管护。乌拉特中旗建立党政同责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三级林长体系,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旗级林长由旗委书记、政府旗长担任,旗级副林长由旗委副书记、政府副旗长担任。共设旗级林长2人、旗级副林长9人,苏木镇级林长17人、副林长73人,嘎查村级林长177人,护林员479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有效保护全旗林草资源。

以生态建设之笔 描绘绿色发展蓝图

乌拉特中旗草原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化草原气候,由于年降雨量低蒸发量高,形成了以针茅草和杂草为主的荒漠化植被类型。近年来,该旗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经营,持续大力推进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建设,切实推动草原生态环境持续修复。图片10.png

草原生态修复

据了解,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开展以来,乌拉特中旗共完成荒漠化综合防治任务136.75万亩,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区地表植被明显改善。完成人工造林28.14万亩,封山育林52.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56.41万亩。图片11.png

城镇绿化

通过各种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全旗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与数量均有所增加,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发展。在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的基础上,社会效益也初步呈现,乌拉特中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三林共建;城镇、城郊、乡村三区并重;“城市更新”“园区焕新”“村居出新”三新齐现的面貌,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和谐推进。

蓝天为卷,碧草为诗。在祖国北疆,乌拉特中旗正在绘制一幅生态之城的壮美蓝图。

责任编辑:翟钦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