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百年历史遗憾,美国宾大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
人民日报客户端李晓宏2023-10-17 14:52

图片1.png

林徽因1927年在宾大毕业典礼上的照片。 于葵提供

当地时间10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宣布,该校为林徽因追授1927届宾大美术学院建筑学士学位,以实现这位中国建筑先驱的夙愿。

“当初没有被授予建筑学位源于女性身份”

在北京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正在展出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中,一块长达15英尺的展板引人瞩目。该中心执行主任何育萍介绍说,展板上的照片里,是1918年至1941年的23年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23名中国毕业生,这批人日后成为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他们当中唯一的女性是林徽因,而她也是唯一一位未被授予宾大建筑学位的学生。

一年半前,由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前身是林徽因就读的美术学院)林中杰教授、东南大学童明教授以及同济大学李翔宁教授共同策展的这个展览,首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幕。那时面对同样这块展板,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Fritz Steiner)萌生了为林徽因补发学位的想法,于是启动对其学位的调研和申报程序。

调研显示,林徽因和梁思成1924年秋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时他们都想攻读建筑学位。但彼时出于有些课程,如包含男性模特写生的美术课和教授现场施工技术的建造课等不适合女生的考虑,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美术学士学位是林徽因当时唯一的选择。然而,她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不但读完必修的美术系课程,同时修了所有建筑设计课,学习了设计理论、绘画和建筑史,还担任了建筑设计教师的助教。她的学业表现优于多数男生,在她的成绩单上,多门课程获得“卓越”(Distinguished)等级的分数。当年的美术学院院长在给她的推荐信中写道:“林徽因小姐在学业的追求上,极度认真、成绩优异。她每年学习的科目数量比一般学生多,由于成绩卓越和功底深厚,她被选为兼职的学生指导教师。”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她没有被授予建筑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斯坦纳坦言,“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很明显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且她后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返回中国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道工作,为重塑中国的建筑史学、教育和实践做出巨大贡献。“当你来到美国时,每个人都知道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而当你去中国时,每个人都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韦茨曼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研究与教育教授基尼·伯奇(Genie Birch)说。

38页申请文件折射了复杂的评估和批复手续

图片2.png

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右一)将制作好的学位证书交给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右二)阅 林中杰摄

1934年,宾大建筑专业才开始招收女生。自此,美术学院为之前在宾大学习建筑学的女性补颁建筑学学位,其中包括费城城市建设部第一任女主任乔治亚娜·波普·伊特曼(Georgiana Pope Yeatman)。然而,林徽因的情况一直被忽视,即使她完成了比同时期其他女学生更多的建筑学课程。“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是时候来纠正它了。”斯坦纳院长表示。

但是,为已去世的毕业生追授学位,设计学院从未有此先例,整个宾大至少50年没有这个先例。据展览策展人林中杰介绍,整个过程需要一系列严格繁复的评估和批复手续。韦茨曼设计学院根据学校相关法规一步步摸索,由学院院长组织几位相关教授、建筑档案馆馆长、媒体主管、发展部主管等一道,整理出一份38页的申请文件,包括林徽因生平、贡献、在校成绩单等,并找出3位优秀毕业生与她同年级的梁思成、童寯比她早两届的、日后被誉为“建筑界诗哲”的路易斯康的成绩单与林徽因的做对比,证明了林徽因的成绩毫不逊色甚至更优秀。再加上一篇由Sidney Wong博士撰写的研究论文作佐证。这份沉甸甸的申请获得学校原则上批准后,学院与林徽因后人联络沟通,得到她们的大力支持。

今年夏天,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作为家属代表应邀前往美国宾大,与校方座谈交流。“整个过程中,能感受到学校老师和管理部门对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一事,有着高度一致的认可并充满热情,这一切确实令我们非常感佩!”回到北京后,于葵即向母亲梁再冰介绍了她的宾大之行,告知老人自己看到了拟发给林徽因的学位证书。

打开一扇女性全面进入建筑系学习的大门

图片3.png

林徽因(右三)与杨廷宝(右一)陈植(右二)等同学合影。于葵提供

听闻学校为林徽因颁发建筑学位证书一事,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惊奇之中更感惊喜。“母亲百年之后能够得到学校这种承认,这让我想起她当年选择这个专业的勇敢与坚定。”梁再冰说,“母亲少年伊始就立志成为新一代女建筑师,她满腔热情地引导‘鼓动’父亲梁思成和她一起爱上并选择了建筑学专业,从此一生忠于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了她的选择不惜牺牲一切……”

虽然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名字已经变得如此密不可分,但了解林徽因的人指出,作为女性,她必须克服许多梁思成无需面对的困难,也拥有着许多属于她自己的独特天分。例如,林徽因的父亲在她刚刚开始宾大最后一年学业时去世,这使得她面临不得不提前回国的可能。当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定居并开始建立新的家庭生活以后,中国的传统也迫使她把很多精力投入在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上,这也限制了她写作或野外考察的时间。

然而,即使面对困境,林徽因也没有屈服。正如梁再冰所说,“我的母亲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她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学家。即使是在战争中最艰难的岁月,我也听到卧病在床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对我父亲梁思成说‘不要放弃我们的研究!’”今天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林徽因的墓碑上,丈夫梁思成铭刻的“建筑师林徽因”6字,可以说是对她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作为她的后代,我们钦佩并欣赏她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无畏精神。”于葵表示,宾大选择于明年2024年)5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之际也是她入学100周年之时,在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正式为她颁发建筑学位证书,将为后来人特别是女性追求梦想注入更多力量。

“我们相信当时正是林徽因这样的榜样和决心,为学校打开一扇女性全面进入建筑系学习的大门。”宾大档案馆长惠特克先生说。林徽因的成就还包括她作为诗人在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力。她无穷的创造力渗透到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设计的热爱中。“林徽因在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时勇敢无畏,她积极与世界交流的态度值得极大的尊重。”惠特克称赞道。

院长斯坦纳表示:“我们今天所做这些,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建筑师先驱,铭记她百年前的奋斗与成就,更是鼓励今天的学子,传承前辈执着于理想和关注公共事务的可贵精神。”

责任编辑:安博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