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路通了,果子更甜了!
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琼达卓嘎2023-11-07 19:03

“今年过路的游客特别多,我们村的香蕉摆在路边都不够卖的,还要去收购附近村里的香蕉来卖。”墨脱县墨脱镇玛迪村党支部书记顿珠次仁一边招呼停车买水果的游客,一边介绍村里沿着波墨公路(墨脱公路)兴起的“地摊经济”。

玛迪村离墨脱县只有十几公里,波墨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36户、144口人,现在每家每户都在公路两边摆摊售卖自家产的水果和各种特产。他们的摊位后面就是住房,房后就是成片的香蕉等果林,因为果园离摊位只有十几二十米,果子都是等成熟了再摘下来去卖,品相和口感都好,很受顾客欢迎。

别看摊位不大,听顿珠次仁介绍今年的收益,便知卖水果已成为全村百姓主要的收入来源:“墨脱公路通车后,路过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从2015年开始摆摊卖自家种植的香蕉、柠檬、甘蔗、枇杷这些水果,今年生意特别好,一个摊位平均一天能卖一两千元,最少的也能卖出三四百元。”

玛迪村目前共种植香蕉200亩左右,现在每家每户一年卖香蕉的收入就能达到八千到一万元,此外,村集体还种植了40多亩柠檬、20亩甘蔗等水果。

“感谢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为我们修了这条公路,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顿珠次仁发自内心地说。

从玛迪村嫁到相邻的德兴村的门巴族大学生希绕措姆,则和丈夫罗布次仁一起成规模地种植从外地引进的热带水果,成了墨脱县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名人”。

夫妻俩分工明确,罗布次仁负责选种、种植、管理果园,希绕措姆负责销售、宣传,这对年轻的90后大学生夫妻的水果事业,从果苗采购、种植管理到产品销售,几乎全程受益于公路越来越好、货运物流越来越方便。

罗布次仁说,家里以前一直种香蕉,由他父亲打理,那时村里还没通公路,肥料都无法及时运到田里,香蕉成熟后因为不能马上运出去,很多都烂到了地里。而他和妻子开始种火龙果时,赶上德兴村通了公路。

2019年,夫妻俩在当地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扶持下,又自筹部分资金,开始大规模种植火龙果。夫妻俩在网上从广西订购的果苗,通过汽车物流,花了1万元运费就整车运到墨脱县,他们很快就将苗子种到地里。在种植水果的过程中,果园需要的防草布、网围栏等生产物资和工具,都能通过网购让物流公司送货到田间地头。

希绕措姆通过从去年和今年的销量,感觉自家的火龙果特别受县城消费者和外地游客欢迎,回头客不少,为了更好地把火龙果经营出品牌效应,她在墨脱县中心位置的莲花公园店铺区开了个实体水果店,并注册了商标,开始利用媒体、微信大力宣传自家水果,渐渐地,她家的火龙果开始有了林芝、拉萨甚至区外一些省市的买家了。

为了吸引相对高端的消费者,她还设计、订制了火龙果礼品盒,可以满足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产品需求。而通过游客带出去的信息,也让她有了越来越多的区外客户,今年的水果销售季,她通过快递向区外发了不少货。

夫妻俩目前在德兴村共种植了23亩火龙果,同时还种植了其他一些水果,由于墨脱公路越来越畅通,带来大量的外地游客,快递、物流也日益便捷,他们的火龙果销售量越来越高。去年,他们家的火龙果卖出2000公斤,而今年从7月至10月的销售量已经与去年总销量持平,今年的销售期还将持续到11月底,预计今年卖水果的收入能达到8万元。

罗布次仁介绍说,以前路不好时,运输过程长,水果要采摘没熟透的,运出去再放熟,现在公路通到家门口,随时可以等果子成熟变甜再采摘,运输过程中的坏果率也降低了,水果的销售利润会更高些,消费者也更喜欢甜熟的果子。

西绕措姆还计划在明年尝试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带货。谈到发展,她还有新的规划,公路已经通到果园边了,她打算在果园里开发特色采摘、悠闲林卡、民宿等经营项目,这样,很多人到德兴村观赏雅鲁藏布江风光时,就能顺路到果园里休息、住宿,一边赏美景、一边品尝最甜美的热带水果。

责任编辑:袁泉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