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举措。近日,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情况。
据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吕晓华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516亿元,同比增长32.6%,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
湖北先后制定发布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技改13条”“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政策措施,围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榜挂帅等方面予以资金奖补。依托本地场景资源优势,紧盯拓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先后引进腾讯、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落户武汉。支持库伯特科技、传神语联网等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截至目前,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数已达650家,较去年底增长35%。其中,上市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陈俊介绍,近期,湖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在智能芯片、多模态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视听觉信息智能识别、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100项以上,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打造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个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打造5个以上行业大模型和50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湖北将深入实施技术攻关夯基、智能产品升级、产业集聚培育、示范应用赋能、产业生态创新等五大行动,实施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科创中心为核心支撑,以“光谷”“车谷”“网谷”三大区域载体为先导引领,以产业底座、融合应用、行业服务三大核心领域为突破方向的“333”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参与,将湖北打造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