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红山区这波优化营商环境做法获企业点赞
红山区融媒体中心陈秀俊2023-11-24 07:12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今年以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精准施策,不断从减流程、压时限、降成本、优服务方面下功夫,坚持“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持续精简审批事项,努力践行帮办代办服务,用一个个硬核举措为企业“解绑”、为群众“解忧”、为发展“加速”,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和痛点,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坚强支撑。

截止10月末,红山区新增市场主体 9868户,其中新开办企业2566户;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8939户,其中企业总数达17134户。

红山速度,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红山区从提升硬件智能化水平、推进服务流程智能化、完善反馈机制智能化三方面入手,通过配置完善自助一体机、一窗受理叫号机、“好差评”智能评价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申请”“掌上查询”“掌上办理”,企业群众也可通过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窗口评价器等多种方式,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态度、质量和环节进行全方位评价,全面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让办事者更便利。

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jpg

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

“由服务专员为项目实行一对一定制服务,将项目审批涉及的基本流程、需要办理的审批事项、申办各事项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请条件等内容编制形成项目服务手册。跟踪项目时,针对各个项目的特点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在项目服务手册中勾选审批事项,提升项目审批速度,提高办事效率。”红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吴阳阳说。

截至目前,红山区共配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4类9台,涉及33个部门,可办理事项18项。无差别受理专区共设置服务专窗16个,纳入专区27个部门1146个事项,日均办件110余件。

一串串数据、一个个事项、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截至目前,红山区共落地招商项目82个,计划总投资160.56亿元

红山温度,简流程降成本服务暖人心。为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红山区不断从减流程、压时限、降成本、优服务方面下功夫。在减流程方面:将企业开办涉及的企业登记、印章刻章、税务信息确认、社保开户、公积金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整合为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在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办事群众只需进一扇门,跑一次,即可办理企业开办事项。在压时限方面:群众办理企业开办业务时,在材料齐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只需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办理。在减成本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开办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优服务方面:红山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一支由综合窗口人员组成的15人代办帮办队伍。时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暖心服务,从而解决了群众系统不会操作、表单不会填写、材料不会准备等疑难问题。

“红山区内新开办的企业首次取得营业执照后,中心会为该企业提供一套五枚印章,分别为企业公章、法定代表人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和合同专用章。如果企业不方便领取,中心可以根据需求,为企业提供邮递服务,企业无需承担任何费用。”红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宋鸽介绍。

为企业提供印章刻制、代办帮办、证章寄递“三免费”服务。新设企业所需的企业名称章、财务专用章等在内的5枚印章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快递费用由政府财政统一支出,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为企业提供印章刻制、代办帮办、证章寄递“三免费”服务.jpg

为企业提供印章刻制、代办帮办、证章寄递“三免费”服务

截止到10月末,红山区共计为企业免费刻制印章2600余套,免费提供邮寄服务1700余次,节省企业开办印章费用176.9万余元,节省企业群众邮寄费1.8万元。

“我们从申请注册公司到拿到营业执照,很快就全部办完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红山区还在取得营业执照的当日,给我们免费刻了5枚章,这件事在我们集团已经传为佳话。我要为红山区的营商环境连续点赞!”11月22日,作为上市新能源龙头公司宁德时代在红山区设立的赤峰吉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国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对未来在红山区投资发展充满信心。

为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在红山区快速平稳落地,红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前后台均专门开辟了“招商引资绿色通道”。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的方式,对招商引资项目安排专人对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

“如今吸引企业的不在政策,不是资源,而是发展环境。”红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树达说,红山区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市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先进城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下一步,红山区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精准发力,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出硬招,以高质量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厚植企业创新创业的“沃土”。

责任编辑:翟钦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