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凉山州西昌市琅环镇红星村四组,一幢幢二层小洋楼让人眼前一亮,从破旧的土坯房,到如今统规自建的二层砖混结构住房,当地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023年11月,西昌市全面启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着力系统性解决“二元结构突出的城乡融合之痛、乡村规划缺失的农村发展之痛、要素保障不足的新村建设之痛、管理服务不力的工作执行之痛、自发搬迁农民的乡村治理之痛”等乡村振兴五大痛点,全面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年多来,西昌以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为牵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细化制定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整治提升“2+2+6”政策体系,通过新址新建、拆院并院的方式全面启动建房20863户,农村群众住进“暖心房”,逐步实现“安居梦”。
在西昌市礼州镇新星村聚居点,一排排乡村别墅式楼房依山势而建,白墙青瓦,错落有致,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是礼州镇土坯房大砖房改造新址新建“小组微生”一号聚居点,全部为两层民居设计,采用白墙青瓦等传承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并按照8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建设。
西昌市阿七镇阿七村新址新建“小组微生”聚居点
从地理位置看,西昌市地处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地震。然而,当地农村群众居住的土坯房大砖房抗震能力差,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迫在眉睫。2022年6月,西昌市启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摸底调查工作,经多轮次摸排核实,登记录入,把房屋、宅基地与房主相互对应,摸清全市宅基地、农房基础信息,全市需进行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的农户达63492户,并在2022年11月全面启动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
2023年,西昌市将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确定为“年度五件大事”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紧紧依托6大类30种情形67项处置措施,对乱占耕地建住宅问题依法进行整治、分类提出处置意见,推动问题解决。 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过程中,西昌市采用“新址新建”“拆院并院”“原拆原建”“全面拆除”和“修缮保护”五种模式,对本地户和自搬户实行“一视同仁、一个政策、一体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改造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启动121个新址新建“小组微生”聚居点、53个拆院并院“小组微生”聚居点,20863户启动改造工作,其中自发搬迁户10020户。
西昌市樟木箐镇鼻马村新址新建“小组微生”聚居点效果图
为解决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农户自筹资金难的问题,西昌市统筹农村C级和D级危房改造补助、农房抗震补助、山洪避险搬迁补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州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截至目前已向符合条件的建房户发放建房补助7653户2.2亿元。同时,与金融机构沟通,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已向3312户建房农户发放贷款4.63亿元。“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预计投入资金120亿元,其中财政直接补贴补助超过29亿元。 为保障宅基地资格权,西昌对所有危旧住房进行房屋性质认定,作为依法办理自发搬迁户现有安全住房和集中改造不安全住房的相关审批依据,全年共颁发“安全住房保障权证”12079份。 推行数字化管理,开发信息监管平台,建立农村住宅数字库,实行“一户一档、一房一码”管理,西昌对宅基地审批实行“一键一审、并联审批”管理,对村民自建房采取“远程监管、动态巡查”管理,全面解决“审批建房难、风貌管控难、建房管理难、危房治理难、部门协同难”等农房建设问题。
西昌市琅环镇琅环村新址新建“小组微生”聚居点效果图
2024年西昌市明确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整村推动完成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的基础上,围绕“成熟一个、打造一个、做好一个”的思路,大力实施以“五美联创”为带动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全力构建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