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江西之四: 江西科举有多牛?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郑少忠2024-03-01 17:26

(一)

各位读者,上篇讲了江西书院有多火?下面我们再说说古代江西科举有多牛。

中国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因隋制并渐趋完备;但状元之名,起于唐代。自唐至清,江西考中进士者1.05万人,占全国的10.67%,其中状元48人。吉安、抚州更是响当当的才子之乡、进士之乡。

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一甲进士和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前七名进士均为吉安人,连续二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夺得,在科举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

(二)

吉安古称庐陵,自古就是人文故郡。清《江西通志》载:“庐陵文风盛于江右,人多儒雅。”《四库全书》所收录庐陵人士的文学作品,竟有3850卷之多。史传庐陵“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就连山间茅屋也可以听到书声琅琅,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

隋唐至清,庐陵科举文化蓬勃发展,涌现出17位状元,18位宰相,3007名进士,全国地市鲜有。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歌谣,说的就是古庐陵的文风鼎盛。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文化的先驱欧阳修,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诚斋体创始人杨万里,南宋民族英雄、杰出诗人、“状元宰相”文天祥,台阁体诗派创始人杨士奇,明朝大学士、江南才子、《永乐大典》总撰修解缙等人,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望赣江千帆过,夜观蜀口万灯明。”600多年前,明代大学士解缙,站在蜀水和赣江交汇冲积而成的泰和县蜀口洲,脱口吟出这副名动一时的楹联,至今仍传为佳话。蜀口洲,仅欧阳氏一门就出了21位进士,其代表人物欧阳德,师承王阳明,邀请王阳明多次前来讲学,王阳明所题写的“复亨堂”牌匾仍悬挂在古村祠堂。

优秀的人才方能写就卓越的著作。自南北朝至清代,吉安有编撰者2577人,著述共计5717种。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创作了《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精品散文,编撰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北宋泰和人曾安止撰写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为水稻生产作出系统总结。南宋宰相、吉安县人周必大退休回乡后,主持刻印了大型类书《文苑英华》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资料得以流传,创中国私人雕版印刷图书之最,为中国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水解缙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辑入图书七八千种,分装1万多册,共3.7亿多字,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早的百科全书。参加这项浩大工程的吉安学者有34人。

(三)

江西古代科举“牛市”除吉安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才子之乡抚州市。抚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繁星,光照后人,其人数之多、涉及领域之众、地位之崇世所罕见。如“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散文大家曾巩,词坛巨擘晏殊晏几道父子,理学大家陆九渊,思想家李靓,历史学家吴曾、危素、徐奋鹏,天文学家吴伯宗、接喧,地理学家乐史、朱思本,水利专家侯叔献,书画家虞集、李瑞清,佛学大师欧阳竞无,抗金名将饶廷直,抗倭名将谭伦,医学家陈自明、龚廷贤等,可谓是名相良将,叱咤风云;鸿篇巨著,各领风骚。他们和宦游抚州的历代贤达如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陆游等众多先贤一道,谱写了一曲“临川才子天下惊”的壮丽诗篇。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唐和北宋时期两次“古文运动”,实质上是散文革新运动。领导这场运动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中,抚州占二家,这就是王安石、曾巩。时人称曾巩文章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中国古代文学中宋词与唐诗、元曲争奇斗妍。宋初的词坛,主要是江西人氏占据。据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两宋时期全国有词人867人,江西占153人,其中抚州籍词人就42人,成为江西词人的主体。特别是北宋词人晏殊,辞笔清丽,气度闲雅,“音情缠绵而不偎薄,达意明白而不发露”,树一代词风。后人称他为“导宋词之先路者”、“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擅长小令,后人称他“把我国令词推向顶点”。

抚州戏曲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位戏剧巨人汤显祖。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标志着我国明代传奇戏剧发展的新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形成了抚州独特的戏曲文化,其剧作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在国外广泛传播,争相上演。日本戏曲史家青木正儿指出他们是“东西曲坛的伟人”。中国人称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外国人称莎士比亚为“西方的汤显祖”。

抚州以象山心学为核心的理学文化、“临川四梦”为支柱的戏曲文化、旴江医学为流派的中医药文化、麻姑山为依托的麻姑文化、曹山寺为平台的禅宗文化、流坑古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等享誉海内外。南丰傩舞、广昌孟戏、宜黄戏、抚州采茶戏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金陂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书归正传。我们再看看临川的科举牛人:据清光绪《抚州府志》、《建昌府志》和《江西通志稿》及各县新编县志等资料载,抚州籍自宋至清文科进士2450人,占江西全省文科进士总数23%;另还有武科进士81人。历代科举中,登三鼎甲的有17人,其中状元5人(含武状元1人),榜眼10人,探花2人。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的论著,抚州籍人氏著述就有800卷之多。

抚州名人太多了,除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人外,还有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伯乐”兼“领导”的军事家谭伦。王安石21岁即高中进士,王安石家族,祖孙四代人69年间,登进士者八人。1057年,曾巩和三个弟弟、两个妹夫,全部高中进士,演绎了“一次一门六进士”的传奇。现在还横卧在抚州市东门的“文昌桥”,就是“临川文学”昌盛的象征。现在还有“无才莫进抚州门”的说法。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周欢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