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唱响“双城”计,共筑“无废”路
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常碧罗2024-03-01 17:42

全年完成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47家次2.17万余吨,创建“无废细胞”69个,建成绿色工厂32家......一系列数据展示着重庆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协同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成效。

2023年,两江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抓手总牵引,扎实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

图片1.png

按照重庆市和四川省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机制,新区简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审批程序,畅通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绿色通道”,实现了惠民惠企。

在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方面,新区加强联防联管联控,深化成渝两地“白名单”机制,依托“白名单”制度,新区和成都两地41吨危废安全可靠转运。同时落实制度强管理,率先实现典型危险废物在园区内就地利用处置,并借助各项平台全面抓危险废物管理,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火墙”。

在深化工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上,新区稳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持续打造绿色园区,指导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部分生产线中水循环化改造,成功入选重庆市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同时,进一步创建绿色供应链,针对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积极构建循环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产业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深化建筑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上,新区持续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建筑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从设计源头进行建筑垃圾减量,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全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00%。

在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方面,新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还联络多个试点城市成立“应对气候变化试点联盟”,已与四川天府新区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合作备忘录,推动签约方在气候投融资项目、气候友好型企业支持目录和认定标准等方面的互认。

在“无废城市细胞”创建上,新区持续营造绿色氛围,完成了无废学校、无废酒店等69个“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开展近零碳机关、学校、医院、园区等近零碳细胞标准体系建设,指导重庆亚欧汽车零部件厂建成全国首家零碳排放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推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创建“近零碳园区”。

在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新区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为依托,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拣、转运设施布局,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实现设施全覆盖。

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两江新区将从工业领域、建筑领域、生活领域等多点发力,全力谋划、主动作为,细化任务、建章立制,推动新区“无废城市”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常碧罗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