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德县以“四个四”工作法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落实
化德县委统战部梁俊廷2024-04-12 18:24

近年来,内蒙古化德县牢牢扛起民族工作政治责任,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团结带领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守正创新、凝心聚力,以“四个四”工作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落实。

构建“四大格局”,凝聚团结共进向心力

构建高位推动格局。县委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常委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深入开展,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2023年至今,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6次。

构建网格化工作格局。探索“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民族团结”模式,着力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米”,提升民族工作社会化水平。实行三级网格长责任制,县党政“一把手”为一级网格长、乡镇党政“一把手”为二级网格长、村(社区)书记为三级网格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网格建设,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引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建责任区,明确基层网格员543名,让网格工作“落下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构建全域创建工作格局。化德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县委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任务,及时出台《化德县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七个典范”开展创建工作。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4个,命名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9个,2023年化德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构建宣教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学校、教培基地的主阵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县委宣讲团、统一战线“红石榴”理论宣讲团及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全县中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课率达100%,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县学前教育普通话普及率达100%;举办“强国复兴有我”“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80余场,3所中学开设剪纸、扎染、泥塑等非遗课程。

打造“四大阵地”,唱响交流互融主旋律

打造宣传阵地。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处、主题雕塑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展厅1处,民族团结宣传长廊2处,制作舞台剧1部,歌舞剧节目5个,宣传片5部等;在全县主要出入口及交通要道设立宣传牌50余块,绘制彩绘墙6处;在全县各领域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体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重走张库大道”徒步行等大型活动20余场次,各类专题读书班30余次,参与人数近2万人。积极开展“两月一周”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各单位开展相关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海报2万余份。1712915789825.jpg

打造网络媒体阵地。在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融媒体中心、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专栏,不定期向各族群众发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基本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让各族群众通过网络便捷了解政策,学习知识更灵活、更便捷、更有效。专题拍摄《化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等视频10余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2次,全县5万余人次参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打造养老服务阵地。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20处,完成互助幸福院“三修三改”4处,创新推出“七助”养老服务,化德县荣获“合作共建(全国)百家孝文化示范基地”“全国中老年消费网产业基地”称号。

打造域外产业阵地。深入推进“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北京市东城区双创中心化德专馆、呼和浩特新城区“原味乌兰察布”化德特产馆建成并运营,推动农特产品销往首都、首府等地破亿元。

实施“四大工程”,推动民族团结大繁荣

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投入衔接资金2.13亿元、实施项目64项,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脱贫人口平均收入达15903元,同比增长10.7%,实现“两高于”目标。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第十届文明单位2个,白音特拉乡卜拉乌素村荣获自治区第七届文明村镇。

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651万元,实施项目5个,覆盖2镇1乡3个行政村、惠及群众1万余人。1712915808692.jpg

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广泛开展“开一次主题班会、创作一幅书画、写一篇作文、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等“五个一”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小小石榴籽”系列主题活动500余场次。依托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优势,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双向交流研学活动6次,覆盖近千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为铭记为化德解放、革命建设事业牺牲的英烈丰功伟绩,为讴歌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万名官兵进驻化德,守卫边疆的“干枝梅”精神,在德胜山新建化德县烈士陵园陈列室,总投资398万元。

抓实“四大行动”,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抓实就业援助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0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506人,城镇新增就业1892人。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京蒙劳务协作“春风行动”招聘会,邀请50家北京东城区企业及30家化德县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6336个,保障各民族居民积极就业。

抓实文旅融合行动。依托《十五的月亮》原创地和裕民文化品牌,吸引来大量的客流量,餐饮、住宿等行业持续“火热”,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7.8%。1712915817998.jpg

抓实服装富民行动。邀请乡贤国际著名马头琴大师李波、“安与骑兵”组合为化德服装代言,通过举办乌兰察布“草原茶驼之路”服装文化周,带动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服装园区羊(驼)绒服装产业集群入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德服装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抓实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建成标准化肉羊(牛)分户养殖园26处、标准化种羊繁育基地1处、万只肉羊育肥基地1处,与东来顺食品公司签订3.5万只肉羊订单,特色农畜产品销售1.05亿元,“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肉羊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和“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正由蓝图变为现实。(作者:内蒙古化德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俊廷)

责任编辑:吴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