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多元发力巧解“技能+就业”多元方程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2024-06-03 22:43

聚焦产业需要 提升服务精度

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5万人、高技能人才8000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5.2万人,高技能人才13.9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28人,群众就业匹配度持续提升……近年来,江阴市聚焦产业发展,针对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就业诉求和服务需要,围绕“技能+就业”,多元发力,服务赋能,较好地破解了培训质量不高、供需匹配度不强等问题,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聚焦产业需要建强载体“矩阵”

“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我们企业通过技能等级认定优化了人才配置,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员工通过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提升了自身技能和待遇,实现了个人价值和发展。”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洁说。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于2019年成为江阴市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单位以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具备37个职业67个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累计完成技能评价取证5147人。该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只是江阴推动职业能力建设,促进“技能+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阴市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在建成4家公办职技院校、34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校企互助合作、社会组织支持的多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发挥职业院校承担职业技能评价主阵地作用,鼓励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规模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特别是鼓励本市“345”产业、高新科技、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江阴市已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达188家,其中有2家为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据悉,围绕产业发展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江阴市还建成了江阴长三角数字技术研究院、江阴长三角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扩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大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人才培育,目前已经培养数字技能人才6000余人。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质量“收益”

近年来,江阴市始终围绕“如何开展针对性培训”、“怎样提升培训质量”、“如何让培训满足未来需要”去探索实践。“我们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开发丰富培训工种,目前有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药物制剂工、物流服务师、直播销售员等评价职业(工种)200余个。”江阴市人社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花晓艳介绍说。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江阴市在围绕传统制造业开设评价工种的基础上,聚焦本市“345”产业需求,不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拓宽涉及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评价工种,比如2023年组织开展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等级认定,涉及江阴的富仁高科、长龄液压、耀坤液压等企业,得到相关企业的一致认可。“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种的认定,对加快培养企业内部工业机器人新职业新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有效促进企业扩大产能、提升效率。”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部长邓敏霞介绍说。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培训质量,规范职业培训流程,强化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和中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培训过程监管,江阴市组织制定了《江阴市职业培训督查情况表》、《培训变更备案表》和《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监管的通知》,通过自查、联查、第三方监管等方式,丰富检查形式,加大抽查频次,对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进行线上和线下双督查。

为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强化技能评价过程监督,今年4月,江阴市组织举办了技能人才评价督导员培训班暨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规范化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各镇街、公办职技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 170 余名学员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取证学员参加市技能人才评价督导员考核认证考试,89 名学员通过考核取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孙移在参加督导员培训班后说:“此次培训有助于满足技术和产业的变革,更好地推动职业技能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力促人岗匹配 打通供需“渠道”

江阴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部部长承路介绍说,“我们不断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0余场,推出了1万余个技能型岗位,较好地实现了供需匹配。”围绕更好地推动“人找岗位+岗位招人”,江阴市重点围绕初次就业和再就业,积极架好供需“桥梁”,并针对本土职技院校开设“订单班”,推出“实习超市”,还组织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多元化特色课程,满足企业需要和学员需求,帮助就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实现“人岗相适”。

江阴市还通过春招、秋招等方式,加强与市外职技院校合作,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引进来。比如结合春季校园招聘,江阴市组织25家市重点骨干企业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职技院校开展“2024 技术技能青年人才大型双选会”,以“企业宣讲+现场沟通”形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提供就业岗位1106个,平均月薪超7000元,最高月薪15000元,以最大诚意吸引和集聚人才。

江阴市在推动本土开展“技能+就业”工作的同时,还加强与对口协作地区合作。今年与延川县围绕进一步推动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创新开展了“技能+就业”跨区域协作,探索建立了共商、共享、共促、共建、共推“五项机制”,实现延川劳动力资源优势与江阴产业基础优势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江苏新志勇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说:“通过跨区域协作,我们公司已经与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联合举办了首届职业技能‘订单式’培训班,招募的延川籍学员在获得结业证书后即与中船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真正实现了培训合格即可上岗就业。”

据悉,江阴市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正有序推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为有需求的重点群体提供意愿采集、技能培训、就业上岗等全过程公共服务,并围绕产业需要,强化训前需求摸底、训中精准匹配、训后跟踪帮扶,提高就业培训实效性和上岗率。

责任编辑:姚雪青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