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共建托管”5年,医学教育改革形成“复旦经验”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2024-06-17 08:48

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政府支持下,复旦大学积极探索共建托管全新模式,率先启动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不断完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促进医教协同、创新突破,走出一流综合性大学办一流医学教育的新路。

6月13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纳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以下简称“三方共建托管”)五周年之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现场,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揭牌成立。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指出,五年来,复旦大学汇聚三方合力,深化了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形成了医学教育的“复旦经验”。他表示,中国医学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多方协同,取得了重要成绩,确定了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道术、仁术、技术、学术、艺术”的人才培养新标准和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教育体系。下一阶段,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整合式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以更大力度加快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医学教育领域三大重要战略支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新一轮委市合作协议基础上,持续深化委市合作机制,支持在沪委属委管医院建设,加强儿科、康复、麻醉、重症、急救、感染等紧缺学科人才培养,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五年来,我们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真情实义、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的支持与帮助。”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说,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三方共建托管改革,回答好“强国建设,医学教育何为”新征程课题,为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介绍说,面向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让培养出的医学生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学科基础、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教育的皇冠。金力透露,复旦上医全面深化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改革,从2023级起推行基于“5+3”模式的八年制新培养方案,同时落地实施临床医学院改革,通过强化临床教学主体职能、筑牢临床师资队伍根基、构建临床医学“三全育人”新体系、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等举措,强化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建设一流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研讨会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谋医学院校高质量发展,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揭牌.JPG

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揭牌成立。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