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吃杨梅不可囫囵吞下,杨梅核滞留胃肠道风险高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房炜桓陈刘萍2024-07-05 12:01

每到杨梅季,“吃杨梅进医院”的事也随之多发。这不,60岁的老郑最近就“中招”了——

“医生,我的肚子好痛啊!”两天前,老郑因腹痛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急诊就诊。

问诊中,老郑回忆说:“我傍晚还吃了些杨梅,是不是不新鲜吃坏肚子了?”然而,他没有明显的腹泻或者呕吐,并非典型的胃肠炎。一检查,发现他的肚子里长了好多“小石子”!

CT影像显示,老郑的肠道内存在多处类圆形高密度致密影。密密麻麻的圆圆小白点,是滞留在肠道内的杨梅核,正是导致患者腹痛难忍的罪魁祸首。

原来,老郑轻信民间的说法,认为杨梅核能够清肠,带走体内的垃圾,吃杨梅时就直接一股脑咽下去。两天前,他吃了半篮子杨梅当晚饭,当晚就感到不对劲,第二天疼痛加剧,才来就医。

“患者肠道内有大量杨梅核,很有可能引发胃肠道痉挛和肠梗阻。”急诊医生介绍,经药物治疗,老郑肠道内的杨梅核于次日排出体外,疼痛缓解。

相比老郑,50岁的李师傅就没那么幸运了。前不久,他因盲目追求清肠排毒功效,结果住进了医院。

“也没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呀,怎么会这个样子?”就诊时,李师傅回想后说,“对了,最近我吃了几十颗杨梅,我们当地都流传说杨梅核能通肠解毒有好处……”

从CT影像可清楚地看到,李师傅胃肠道有大量杨梅核滞留,胃十二指肠处疑似堵塞。随后的胃镜探查发现,胃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确堵着几枚杨梅核,其中一枚已经部分嵌入十二指肠黏膜,形成了溃疡。医生在胃镜操作下取出这枚杨梅核,避免了梗阻、穿孔等进一步的病情恶化。

据中医典籍记载,将杨梅核晾干研成粉末后煎煮泡脚,有一定清热利尿、治疗脚气的功效。但并未查到排毒清肠的用法疗效记载。此外,哪怕作为药用,也是要磨成粉末入药,切不可“囫囵吞枣”。

专家表示,杨梅核本身较坚硬,很难被肠胃消化,大量吞食后易引发消化道梗阻。特别是老人和婴幼儿更要当心,吞食杨梅核还可能误入气道,引发窒息风险。

除杨梅核外,也确实有人“囫囵吞枣”。专家提醒,枣核更坚硬且两端尖锐,生吞后不仅无法消化,还容易导致卡喉,有刺破食管壁、肠壁等危险。国内此类案例不在少数,希望引起关注。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炎症、慢性便秘和有过消化道手术病史的人群,绝对不可吞食杨梅核,这样极易引发肠梗阻、胃肠出血穿孔等疾病,严重时可能会威胁生命。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