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痴迷者向清国传承非遗,堪称雕刻傩面具能工巧匠
铃儿响叮当金玲
美丽城乡,多彩非遗
2021-12-09 07:06
关注

作者:刘纯意 刘婧沅

编辑/ 包装 / 制作 / 解说:金玲

图:向清国

【导语】资深媒体人、非遗推荐官:金玲

千年湘西,辰州傩韵。湘西傩面具雕刻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伴随着神秘、悠久的巫傩文化代代相传。古为辰州的怀化沅陵,有这样一位热爱傩文化的痴迷者,堪称雕刻傩面具“绝活”的能工巧匠,他就是辰州傩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向清国。

【正文】家住沅陵镇老鸭溪社区龙溪口组的向清国,曾在广州、浙江务工多年,1998 年起就对傩面具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拜师学艺后,再加上自己的木雕功底,多年的积累使得自己的雕刻手艺日渐成熟。

就这样,在无数个寂寞孤独的日子里,向清国就是在这一系列制作过程中漫长度过。这一刀一凿,仿佛把时光刻进了历史,把生命的全部融入了传统艺术,一副副造型大胆夸张、极具艺术感染力的面具,无不饱含了他的满腔心血。

向清国依据想象,用优质木料精雕细刻出了“文、武、善、凶”等各类面相的傩面具,其神态、特点不一,栩栩如生,受到文化旅游客商的青睐。向清国说,他想把傩面具作为旅游产工艺品推广出去,就在自家老宅建起了一个“傩文化山寨”,用傩面具装扮农家乐,用傩文化吸引游客,玩起了文化旅游经济。

2016年初,沅陵县举办了一次傩文化专题研讨会,除了本地从事傩文化研究和傩文化爱好者外,还邀请了贵州、重庆、湖北等周边省市傩文化专家参加。作为县傩文化研究会理事的向清国,整理了20多件近年雕刻的傩面具,在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傩戏堂展出。

湖北恩施一景区负责人看到向清国的傩雕作品后赞不绝口,当即下单预订了100个傩面具。为了完成好这个订单,向清国专程到有中国傩雕之乡美誉的贵州安顺“拜师学技”,现场揣摩大师们的构图和雕刻技法,同时广泛收集散落在沅陵民间的老傩雕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当年,向清国雕刻的120个傩面具被湖北客商全部订购。

【同期声】辰州傩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向清国:

这是我从事傩面具雕刻以来,接到的第一个大单,不仅让我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对我的傩雕作品的认可,让我看到了傩面具雕刻的希望,也看到了传统傩文化传承的希望,发展的希望。

【正文】向清国的傩文化山庄面积不大,两排平房的墙面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傩面具。其中面目狰狞、露着獠犽、表情夸张的居多,也有神情端庄、慈眉善目的,色彩多是大黑或大红、大紫、大黄、大白相间,装饰性、视觉冲击力很强。

傩面具起源于远古的傩祭活动,后来成为傩戏表演用具,那些面目狰狞、凶神恶煞、表情夸张的面具,象征着勇敢和力量,是辰州傩面具最常见的题材,现在更多用于傩文化景区和家庭装饰。

应记者要求,向清国现场展示了一番他的雕刻技艺,只见他手到之处,木花飞落,不到一个小时就雕刻出了一个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的傩面具雏型。

【同期声】辰州傩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向清国:

这只是完成了下料、开坯、雕刻这几道工序,后面还要进行挖空、打磨、修光、着色,最后开光,形成一个真正的面具。雕刻一个傩面具,光雕刻大概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雕刻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线条和弯度。

【导语】资深媒体人、非遗推荐官 金玲:

2017年、2019年,向清国的傩面具雕刻小有成就,他分别被怀化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博物馆)、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定为辰州傩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向清国说,他正准备物色下一代传承人,发扬光大傩雕技艺,让辰州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力争在当地打造一个傩文化村,邀请傩戏班子为游客献艺,带动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把传统文化做成兴业一方的文旅产业。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