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中三学子斩获地球科学奥赛金牌 成青岛地区获金牌最多的学校
青岛晚报教育
青岛晚报教育隶属《青岛晚报》教育全媒体中心。30年专注于大中小学全学段教育事业,用深度的剖析和独特的视角,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资讯服务。
2022-05-27 20:08
关注

27日,记者从青岛九中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王子彤、李自远、王亿嵘3名学子从全国“地球科学学霸”的激烈角逐中成功突围,斩获三枚国赛金牌。王子彤更凭借在野外实践试题和理论试题两场考试中的稳定发挥,顺利入围国家集训队,经过集训和面试考核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代表队的队员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当代中国中学生的风采和中学地球科学教育的成果。三枚金牌花落九中,让九中成为此届地球科学奥赛国赛青岛地区斩获金牌最多的学校,李自远同学也成为了青岛首个地理奥赛和地球科学奥赛“双料”金牌得主。

王亿嵘、王子彤、李自远进行野外考察。

地球科学奥赛“含金量”十足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经教育部审批,进入‘2021-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学科竞赛,也是除了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奥赛外,第六门以学科奥赛命名的赛事。”九中地理奥赛主教练姚键老师告诉记者,地球科学奥赛奖牌含金量十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王子彤和王亿嵘用显微镜观看岩石切片

“相较于其他学科奥赛,地球科学奥赛在我国大陆开展历史较短。我们学校从2021年开始参赛,当年就在省赛中斩获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有了那次比赛的试水后,经过一年的备战,这届省赛我们学校斩获35个一等奖,成为了青岛地区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学校,3人入围国赛,最终这3人全部拿到了金牌。”姚键说,王子彤、李自远、王亿嵘三名同学,能从全国400余所高中的14000名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进入国赛,再从全国247名学霸的角逐中斩获金牌,凭借的是对地球科学这门学科的热爱。“奥赛涉及到的大学专业知识多、能力要求强,学生们需要在课外阅读大量相关大学专业教材、探究以往几届的竞赛试题,除了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初步的野外地质考察实践方法和经历。”他告诉记者,奥赛备考除了平时地球科学奥赛校本课程的老师引领、兴趣培养,赛前奥赛指导团队的分工专项辅导外,更需要学生自学大量大学专业书籍拓展知识,必要时候还需要借助校外各方面教学资源,地球科学决赛阶段学生的野外地质考察等实践类体验尤为重要。

奥赛打开看待世界新维度 “地球科学奥赛涉及到的内容与我们高中地理有很大不同,弱化人文地理,更倾向于自然地理,而我本身特别喜欢理科独有的严谨客观,喜欢这种真实客观呈现问题、解答问题的感觉。接触到地球科学奥赛后,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成功入围国家集训队的王子彤说,为了备战省赛和国赛,她前后自学了《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海洋科学导论》《构造地质学》等大学教材,还有幸跟随老师和专家登上海岛进行专业的野外考察。在高二学习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抽出时间备战奥赛,在别人眼中“冒险又有压力”的备战过程,在她看来却是一种享受。“我从没有把备战比赛当做负担,而是主动享受学习的过程。”在她看来,近一年的备赛中父母的支持陪伴、老师的指点引领、同学的扶持鼓励都是珍贵记忆。

三人参加国赛线上考试。

备战地球科学奥赛的经历,也让她看待世界有了新的维度。“我系统地了解学习完岩石知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最小的晶体结构时,会不断感慨自然科学的神奇。”王子彤说,地球科学奥赛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一枚金牌、一次可能进入更高赛道的机会,更让她时刻洞悉身边自然科学的神奇。“比如我走在校园里抬头一看天上的云,会下意识地分辨是高云低云,晚上看到月亮会想这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路上见到一块石头,留心多看两眼就能知道它是沉积岩还是变质岩。”王子彤告诉记者,无论是省赛一等奖还是国赛金牌,对她而言都是“意外之喜”,她觉得自己很幸运。他成首个“双料”奥赛金牌得主 26日晚上国赛结果出炉时,与王子彤一样惊喜的还有李自远。除了这枚地球科学奥赛金牌外,在2021年年底第十八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赛大陆地区选拔赛中,他还斩获一枚全国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地理奥赛更倾向于人文地理,2017年我们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地理奥赛获得了一枚铜牌,当年网上有相关报道。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李自远就是看了报道,知道我们学校有地理奥赛的课程,中考时选择了我们学校。”姚键说,2021年年底,学校张田祺和李自远两学子捧回了地理奥赛全国金牌,并双双入选国家集训队。

李自远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家庭启蒙教育让李自远从小就对地理有浓厚兴趣,识字之后,李自远就开始接触到《中国历史地图集》,初中更打下了坚实的地理基础,每年高考后他都要找来文综卷看地理题。正是这份对地理学科的热爱让他收获两枚金牌,成为青岛首个地理奥赛、地球科学奥赛“双料”金牌得主。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王晓雨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