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对标“双区”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河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自2021年7月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建立“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以来,河源市市委书记林涛同志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从解决群众身边最关切最实际的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养老难”等实际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为美好生活“幸福清单”。
第五场“面对面”座谈会由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涛主持召开,主题聚焦“养老难”问题,与群众推诚相见、深入交流,并现场指定相关职能部门就如何解决问题作出回应。
●领导带头,“面对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以下简称“面对面机制”)建立以来,河源市委、市政府主动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坚持“每月破一题”,组织开展了“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养老难”(以下简称“五个难”)5场座谈会,党政主要领导与50名社会各界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畅通了群众“连心线”,切实解决群众“堵心事”,体现的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心”。“面对面”机制作为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面对面”工作专班通过整合各个民意沟通渠道,详细分析市民所反映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突出民生问题事项库,运用大数据手段锁定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每月破一题”的形式,切实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为民办实事工作作风,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处理有反馈,不断提升河源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面对面”解决群众“饮水难”座谈会后,河源市大力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至当年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52.24万基层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图片资料来源:河源日报)
自机制建立以来,“面对面”工作专班严格按“三个实”(群众要实、问题要实、落地要实)要求,将重点问题挂账督办,共性问题一揽子攻坚,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形成了高效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全力啃下“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医院无去铁药”“全市医德医风整治”“线上门诊诊查费无法实现医保报销6元问题”“文昌花园小区缺水”“农村小规模学校(紫金县水墩镇水口小学)撤并问题”“龙光城周边未设置公交车站问题”等一个个“硬骨头”。2021年10月以来,“面对面”工作专班将“五个难”问题40类50个高频热点难点问题列入重点督办事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2990宗问题持续跟进解决。参与座谈会的群众表示:这种形式很新颖,能够与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把困扰许多群众的问题讲出来,并且得到确切的答复,感觉很暖心,很放心。
●强化联动,构建市县协同工作体系
今年来,市委常委、秘书长、龙川县委书记孔德胜主持召开首场“面对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座谈会。
东源县委书记秦为民主持召开县委书记“面对面”解决“上好学”问题座谈会。
源城区区长刘国才主持召开“面对面”解决“上学难”问题座谈会。
东源县召开县长“面对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座谈会。
近日,龙川县县委书记、县长刘力主持召开“面对面”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座谈会。
目前,河源5县2区均已对照市委市政府做法,建立起“面对面”机制,组建了工作专班,探索建立了首办责任制、“一图一表一库一账”工作流程等工作方法,推动全市形成围绕主题、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面对面”工作体系。截至5月17日,全市5县2区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5个主题为抓手,分别围绕解决“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问题召开了“面对面”座谈会。同时各县区“面对面”工作专班严格按照林涛书记关于“群众要实、问题要实、落地要实”的工作要求,落实“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人头化”的工作思路,全面认领市里交办的1422宗群众诉求,在做好群众、问题筛选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问题的解决,将重点问题挂账督办,共性问题一揽子攻坚,形成了高效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
●科技助力,搭建互联互通工作机制
优化整合服务平台,是提升基层治理实效的切入点和关键处,为更加高效便捷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进行收集、分析、交办、督办和落实,河源市政数局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设了“面对面”信息化系统,将“面对面”工作机制融入河源市12345热线平台,实现会前对各渠道收集到的突出民生问题的统一建库、科学分析,会后对群众诉求的交办、处理、答复、考核、督办、评价等流程功能,构建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立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群众对事项解决成效“好差评”的打分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1+1>2”的效果,推动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面对面”工作机制融入河源市12345热线平台,实现会前对各渠道收集到的突出民生问题的统一建库、科学分析,会后对群众诉求的交办、处理、答复、考核、督办、评价等流程功能。
为进一步营造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浓厚氛围,宣传部门按照“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制定了宣传方案,组织媒体持续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舆论氛围。会前通过全媒体发布公告,围绕当月主题向广大市民群众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会后组织市直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暗访督办,充分发挥了媒体督办作用,既能提高问题收集解决效率,也能及时为河源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掀起了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治理、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河源市“面对面”信息化系统,实时更新全市各级部门问题办理情况。
●常态落实,创新探索建立河源“民生品牌”
“开通105路、108路公交,方便了龙光城小区市民出行。”“改造后,小区停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水压也能保持正常。”……不少群众表示,“面对面”机制聚焦民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身边“烦心事”“揪心事”,感到非常舒心、暖心。据悉,自“面对面”机制建立以来,河源市向市民和网友公开征集了医疗卫生、饮水安全、教育教学、交通出行等领域代表性问题共2990宗,目前已解决1952宗。尚未解决的,已提出解决方案,且正在持续推进解决中。经统计,2022年4月份河源市12345热线反映“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同比分别下降11.47%、30.04%、10.14%、40.29%。
“面对面”座谈会后,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就医“停车难”得到有效缓解。(图片资料来源:河源日报)
以前天旱要去山上找水喝,现在干净自来水直通到家,和平县优胜镇村民告别“饮水难”。(图片资料来源:河源日报)
“面对面”机制是河源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举措、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有力抓手,通过常态化落实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不断健全“明责、履责、督责、问责”闭环落实制度,推动从一个问题解决向一类问题解决转变,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向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转变,实现回应民众诉求与治理能力有机平衡,实现社会治理“向前一步”。接下来,“面对面”工作专班将常态化落实好“面对面”机制。在巩固提升“面对面”工作机制成效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中求进、勇毅前行,关心人民安危冷暖,全面梳理群众诉求,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努力把“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把“面对面”工作机制打造成为河源市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品牌”。
【记者】陈佳媛
【编审】朱思东
【审核】陈少辉
【通讯员】黄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