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汇聚力量,共同推动旅居社区、项目园区、旅游景区建设,共同绘就景镇振兴同心圆。
共建旅居社区,增强康养人群归属感
近年来,光雾山镇针对外来长期居住人群,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旅居社区治理模式,让外来人员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西安退休女士杨曼每年在秋池社区光雾和谷居住长达10个月。在谈到旅居环境时,她表示,秋池社区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长期康养居住,业主能够参加的文体活动也非常多。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干部非常关心外来人员的生活,多次召开旅居社区座谈会,听取大家的心声,采纳大家的意见。“我们把秋池社区当成我们的第二个家园。”杨曼说,她已动员亲朋好友15人在秋池社区长期居住,开启搀扶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光雾山镇党委政府立足于丰富的康养资源禀赋,建立旅居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共同打造“宜居、人文、和谐、智慧”新型旅居社区。该镇会同光雾和谷公司、秋池社区,建立旅居社区人群联席座谈会机制,常态化开展绘画、采药、文体表演等活动,配套社区篮球场、羽毛球场、亲水游步道,文化广场、建设水岸市集、山里市集等摊位,设置木屋摊点,动员当地居民摊位入店。
截至目前,秋池旅居社区吸引来自全国19个省、40个地级市的2500余人长期居住。接下来,光雾山镇将汇聚当地居民及长期旅居人群力量,常态开展文体活动,打造秋池诗画长廊,强化旅居社区有序治理,实现旅居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统筹站所力量,积极为旅居人群开展医疗、文体、康养等多种服务,让旅居人群切身感受到光雾山不仅是“诗与远方”,更是“家和归期”。
共建旅游景区,提升外来游客满意度
按照共驻共建、共商共议、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的原则,光雾山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大力提升景区管理服务精细化,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居环境。
桃园社区国华宾馆业主李建国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多年来义务争当志愿者,全力参与景区管理,积极服务外来游客。在游客避暑及节庆高峰期间,提供外来避暑游客文艺展演平台,努力在咨询服务、游客引导、市场自治管理、文体活动组织参与中发挥中坚力量。
针对服务外来游客,光雾山镇牵头成立旅游自治协会,整合村(社区)、站所、涉旅企业、经营业主等力量,建立游客矛盾纠纷处置、景民互动、最美镇民及志愿者表彰等“三大平台”,共建旅游景区,外来游客满意度不断攀升。今年红叶节期间,达州游客未提前在网上预订房间,到达桃园社区晚餐后已是晚上8点左右,通过餐厅老板联系到旅游协会,旅游协会在光雾山宾旅馆经营群发布房源需求,迅速在桃园寺为达州游客解决了住房问题。
自成立起,光雾山旅游协会在旅游市场管理、景区门口管理、文体服务活动、游客矛盾纠纷中发挥自治作用。截至目前,召开游客服务联席会议35次,累计调解游客矛盾纠纷120余起,组织开展文体服务活动30余次,真正实现工作联做、活动联办、问题联解、行业联谊、共建共享新局面,实现美丽光雾山向美好光雾山蝶变。
共建项目园区,蹚出本地群众致富路
在文旅康养项目推进中,充分发挥乡贤、党外干部、群众代表等力量,建立项目推进一个工作专班、一名当地乡贤、一套推进方案的“三个一”机制,将项目推进政策宣传宣讲放在首要位置,争取当地群众支持,积极构建项目推进大格局,实现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
寨坡乡在群众联建房建设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发挥业主在项目推进、房屋选择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群众联建房已完成选房分房工作,即将全面入住。
据了解,光雾和谷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项目依托当地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配套“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带动周边的石龙沟村、洋垭村、寨坡村群众依托康养旅游实现增收致富。该项目配套建设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发展高山蔬菜200亩。项目建成后,可吸纳2.5万人群常住康养,年带动20万人次游客到此休闲康养度假,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3000余人次,实现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