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珠峰不仅仅是登山人的梦想,它更承载、传递着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近日,吉首大学教授鲁明勇、校友王伟成功登顶海拔8848.86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将校旗展示在世界之巅,献礼吉首大学65周年校庆。
攀高峰,走出书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尼泊尔时间5月19日中午12时35分,8848.86米!”经过近20个小时的连续攀登,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鲁明勇教授成功登顶珠峰。
图为鲁明勇登顶珠峰,展示吉首大学校旗
鲁明勇作为湖南省登山队队员之一,于4月9日从长沙出发前往尼泊尔,4月11日从尼泊尔东部的卢卡拉开始长距离徒步,4月19日抵达珠峰南坡大本营。随后,队伍进行了长达20余天的高海拔适应性训练。5月14日,全队从大本营出发,5月17日抵达C4营地后,因天气原因分成A、B两队择机冲顶最终。最终,A队队员刘杨、随行摄影师党鹿鹿与B队副队长刘燕、队员鲁明勇,分别于5月18日、19日成功登顶。
“登珠峰可不是好玩好耍,是以命相搏。”旁人看到的是登山队员登顶时的无限豪情,而鲁明勇他们体会的则是寸步难行的艰辛。穿越昆布冰川结束为期4天的冲顶珠峰前拉练后,鲁明勇曾感慨:“这是一个相当受虐的拉练过程,4天的艰苦,是我过去54年来,吃过全部苦的总和的2倍……”更何况,临近峰顶,山脊两侧就是万丈深渊,在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30%的“死亡地带”,哪怕只是两米落差的跌落,都会让人失去生命。万幸,他们战胜了错综复杂的气候环境、危机四伏的高山地域,登上了世界之巅。
图为鲁明勇和队友在登山途中
2018年,鲁明勇发现我国旅游学术界对登山产业的大众化趋势缺乏系统研究,他深感户外登山探险旅游具有无限探索的价值,于是准备以“雪山生态旅游产业链”为选题,在这一新领域做些奠基性研究。而要深入研究,就有必要亲身体验登山,发掘第一手资料,摸清登山产业链动态信息和规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的旅游研究,已深陷在书斋、在键盘上,从文献到文献,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去感受真实世界的旅行行为。我想以身试旅,去试试极限,哪怕失败,也留些教训。”登顶珠峰前,54岁的鲁明勇已有过多次高海拔登山经历:2020年6月登顶四姑娘山二峰,海拔5267米;2021年5月登顶半脊峰,海拔5430米;2022年7月登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2023年2月登顶奥太娜雪山,海拔5210米。
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勇攀高峰的鲁明勇,以其敢闯敢拼的劲头铸就新的“里程碑”,影响并激励着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同行及他的学生们。
“让校旗在世界之巅飘扬,我最终实现了梦想”
5月20日,吉首大学2003级英语专业校友王伟携校旗登顶珠峰,实现了其历经数年、不懈追求的梦想。
图为王伟登顶珠峰,展示吉首大学校旗
一直以来,王伟热衷于户外登山运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登山训练。2018年,他萌生了攀登珠峰的想法,2019年起,他着手实施自己的攀登计划。这期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专业化的刻苦训练下,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几经波折,攀登珠峰的这一计划不得不中断,直至今年条件才趋于成熟。4月17日,他跟随登山团队一行8人从尼泊尔出发,向珠峰发起最后的挑战,历经40余天的跋涉,最终于5月20日成功登顶。
图为王伟校友在登山途中
登上山顶后,王伟拿出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吉首大学校旗,请队友帮忙拍下了手执母校校旗的照片。那一刻,是一位吉大学子在“世界屋脊”,以登山者特有的方式,向母校传达美好的问候与祝福。“带着母校校旗去登顶珠峰,让校旗在世界之巅飘扬。在经历异常艰难后,我最终实现了梦想。”王伟校友携校旗登顶珠峰,展现了吉大学子不惧困难、勇于攀登的卓绝风采,流露出他对母校深厚的情结。
王伟系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2003级英语专业校友,毕业后在深圳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从公司职员到独自创业并成就一番事业,再到登顶世界最高峰,这一路的奋斗历程中,他始终秉持“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吉大精神,显露出吉大学子“品德好、能力强、吃得苦、后劲足”的个性特质。
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目标在那里、梦想在那里。鲁明勇教授和王伟校友的优秀事迹,为吉首大学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的发展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进一步激励吉首大学广大师生校友追梦有志、筑梦有行、圆梦有恒。(通讯员 陶伊涵 李诗怡 徐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