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又一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子,走进了“生活中的思政课”。为聚焦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记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彩云之南,乡村新颜”发展成就观察队组织5名学生,于2023年7月9日至17日前往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开展发展成就观察活动。
2023年7月10日上午,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彩云之南,乡村新颜”发展成就观察队在正式调研前向共青团宁蒗县团委了解宁蒗县整体情况,并为实地走访做出准备和安排。
图为调研前实践团进行准备工作
了解民族文化,同心筑梦未来
宁蒗境内有彝族、汉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1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186938人,占总人口数的66.82%。为了深入了解宁蒗的地域特色、民族习俗,更加切实的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来到了宁蒗博物馆和宁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宁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对于彝族、摩梭人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房屋以及嫁娶等方面有了详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赵泽华主任向实践团讲述少数民族的节日并亲身展示彝族传统服饰,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并积极发问。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
图为赵泽华主任为实践团讲解摩梭人传统工艺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背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曾经是宁蒗山区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真实写照。实践团首先来到滇西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家园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并且了解到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小凉山学校的建成,超过51.5%的学生在城镇学校就读。为解决各族学生课后辅导难问题,为留守儿童设立周末课堂,联动小凉山学校,开展课后“四点半”课堂活动,小凉山学校教师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四点半开始,为幸福家园的学生进行免费辅导。文化馆为儿童开展免费的艺术培训工作,包括舞蹈、书法、绘画、钢琴等。实践团在了解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也意识到此举不仅完善了儿童福利服务体系,还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图为实践团来到幸福家园进行走访调研
图为实践团同文化馆舞蹈班孩子合影留念
发展农业经济,建设富裕宁蒗
高原特色农业作为宁蒗县的产业支柱,为宁蒗县提供了稳定的产值和财政收入,同时助推了脱贫攻坚。其中被誉为“云上金果”的“2700蜂蜜苹果”依托自身优势,远销到了全国各地,助力了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共青团宁蒗县委和宁蒗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配合下来到了“2700蜂蜜苹果”基地,通过对基地进行参观以及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在苹果品种培育、种植、加工、保鲜、销售等方面的发展。办公室主任朱兴乾说到:“公司采取1+1+4(1名党员带动1户脱贫户和4户果农)的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公司的市场优势、专业合作社的群众优势有机衔接起来。”把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图为实践团参观“2700蜂蜜苹果”基地
图为实践团和基地工作人员合影
优化医疗资源,夯实百姓健康
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医共体实质化运行,持续开展县乡医疗机构等级创建。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做好医疗保障扶贫是一项重大任务。实践团来到宁蒗县最大的二级综合民营医院宁蒗博康医院进行实地走访,宁蒗博康医院是宁蒗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在交谈中刘晓书记说到:“我们看到了宁蒗县的发展,所以我们选择回来。”实践团在这次交流中也感触颇深,正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以及无数宁蒗人民对于这片红色土地的热爱,才浇灌出了脱贫摘帽的希望。而宁蒗县人民镇府和宁蒗县医疗工作者秉持“患者需求至上”助力医疗脱贫。
图为李光平院长为实践团介绍博康医院整体情况
图为实践团与博康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2023年7月17日,团队召开总结会议。会议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对本次为期9天的实践进行总结。团队队长表示会继续重视后期工作,以加强本次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同时也感谢共青团宁蒗县委对于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祝愿宁蒗的明天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