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党建引领“融进去”助推基层治理“强起来”
通讯员 孙礼敏 张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指引。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面对基层治理“大考”,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区域化党建为基础,牢牢抓住城市社区治理、楼宇治理两条脉络,充分发挥党建龙头作用,赋能基层治理的多元聚合力量,扫除治理“盲点”,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质增能的新机制。
凝聚组织优势,破解“条块分割”困局
为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打破当前治理责任制中“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空地”,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党工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拆迁社区党员群众教育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应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社会组织作为链接资源、衔接“空地”的纽带,在顶层设计中将社会组织的使用、管理、服务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整体布局,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将城市社区治理、楼宇治理纳入基层党建试点工程,鼓励社会力量下沉社区服务。
社区党委、社会组织党员上门关爱老党员
“红星驿站”的专职社会工作者
“活水”精准滴灌,催动红色治理引擎
中韩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孵化、联建共建等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建立党建联建项目库,社会组织认领服务项目,围绕居民(企业)精细化需求调研、楼宇党建、应急演练、居民服务和文化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等工作。牢牢把握挖掘在地资源和培育居民骨干两条准绳,一方面,以党员队伍“主力军”带动志愿者“生力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组织串联资源提供精细化服务,变基层治理“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社会组织在加强楼宇党建共建、提高居民需求与资源匹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新成立社区自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按“一社一品、一楼一品”的思路,打造了“民聚山海·党耀华都”“红星驿站”“谋福百家”“心红向党”等党建服务品牌,构建了“党委领导、党员带头、社工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不断壮大“活力红盟”的朋友圈和服务圈。
党建联建活动
华都社区“蒲公英”青年志愿服务队
党群携手发力,赋能“活力红盟”生态
崂山区中韩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及时回应群众期盼,串起基层治理全链条。一是通过“组织联建、党建联抓、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等措施,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帮扶,不断增强社区内生造血功能;二是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驻区企业、热心人士等积极参与基层服务,主动关心“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加强群众需求响应速度,下好为民服务“一盘棋”;三是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擂台比武、社会组织项目路演等,建立起完整的评估问效、成果展示、监督评价后端运行机制,以评促建,形成服务常态化、效果持续化的“活力红盟”治理生态。
居民向社工咨询服务事项
中韩街道党工委督导基层党建试点项目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并非让党组织“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成长,鼓励多元社会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大舞台,汇聚多方力量“吹奏交响乐”,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以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不断向基层延伸,汲取社会组织专业力量转化为治理资源,达到为民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做实做细做强基层党建工作,为青岛市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赋能添彩。
责编:史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