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15日,河南省新密市农业农村局继7月份邀请后,再次邀请被誉为河南省蔬菜之父的河南农业大学老教授张绍文和河南省瓜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马长生教授到新密市为当地超化大蒜、高山优质蔬菜、金银花品牌发展出谋划策。
张教授和服务团成员马志伟、赵志坤等一行四人在团长的安排下,驱车先后到新密超化镇、伏羲山风景区等了解蔬菜种植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已是寒冬,不减一行人的热情。他们首先来到了新密市超化镇查看超化大蒜繁种制种情况。说起新密超化大蒜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有二千多年历史,后为唐代贡蒜,其因新密市超化寺畔种植而得名。据记载,新密超化大蒜是我国名特优大蒜主要品种,是郑州市新密市的名特蔬菜,为地方古老名贵稀有资源,优质、头大、抗虫、抗病、晚熟,大多双瓣,在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种植。因超化镇超化寺周围土地肥沃,又有泉水滋润,故具有独特风味—浓香清甘,辛辣而不刺口,捣碎成汁,久放而不搜。2021年超化大蒜被列为河南省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
岁月长河,有些宝贵的物种在慢慢遗失,曾经被奉为“一蒜难求”的超化蒜种,仅仅被个别老农户保存、珍藏,每年以一小块儿几行地的规模悄悄延续下来。
2022年5月9日,在河南农大马长生教授的牵线下,建立了一个开始只有三个人的小微信群,拉进来了“河南蔬菜之父”张绍文教授。张绍文教授通过超化蒜种植的图片,进行一一指点分析。张绍文教授及王吉庆教授、河南豫艺种业孙中伟一行于2022年9月走进农户家里看蒜种,听农户种植情况,把每颗蒜精准称种,并与市农委、超化镇、超化村种植户一起召开座谈会。现场尝吃了超化蒜,并与中牟大蒜进行了比较,给大家讲解了超化蒜的种植技术和施肥要求。企业负责人从大蒜市场销售、管理经营等方面给大家展望了市场前景。座谈会现场,大家听得兴致高昂。
张绍文教授,曾获河南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山区开发先进工作者奖等多个奖项。1937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1961年进入中央气象局下属单位专科学校,后被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领导看中其专业技术才能,被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河南农业大学,从此便与河南土地结下来深厚之情,成为一名与蔬菜结缘的地道“菜农”,为河南蔬菜人才培养和蔬菜种植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至今已72年,他的足迹踏遍河南山山水水。1979年跑遍大蒜主要产区收集大蒜品种资源,鉴定出了现在河南普遍推广的蒜苗蒜四川“二水早”,选育出适合临颍种植的当家品种“宋城大蒜”,为中牟引进第一个大蒜品种。
2022年9月21日前后,新密市农委、乡镇与党员种植户,根据张教授的意见进行施肥、起畦、种植,选择种植时间,在没有滴灌的情况,当地农民用负责、敬业、务实的态度,超化大蒜在千年超化寺畔,汲取着千年泉水的甘露,由原来农户保留的五六亩地发展到了2023年30多亩地的规模。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村民刘顺治家种植的白菜地查看农大柔红长势及水果萝卜销售情况等,并对景区发展高山优质蔬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座谈。
张绍文教授对当地种植户说:“校地结合是当前农大开门办学的一个主旨方向。路已经铺好,政府牵头让群众有事干,除复壮扩繁超化大蒜外,重点是利用山区夏凉气候特点振兴伏羲山的高山夏季蔬菜生产,结合当地旅游产业,让农民增加收益。伏羲山海拔800米以上,要重点抓好夏季蔬菜生产。在人才培养方面,4人以后要加强学习,随时可以去河南农业大学马村科教园区进行学习;在品种选择方面,选择好品种,豫艺种业种子质量有保证,价格也给优惠;种好还要卖好:如当地的小米,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条件生产出优质农产品。可以靠山体处建一部分温室,生产蔬菜或做育苗工作。目前伏羲山景区做了很多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工作,需要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伏羲山景区的优势。”
新密市农委主任白爱梅介绍:“7月份组织50-60人到灵宝、马村园区参观学习。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我们的优质特色蔬菜,把当地超化大蒜、金银花、高山优质蔬菜品牌做起来,统一种植、收购、包装销售。村民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同时也要放大优势发展致富。豫艺种业品种优良,质量有保障,发展起来也有底气。把优质蔬菜发展成产业,才会有更大规模的市场,可持续发展。避免种出来卖不掉,或找不到客户,或找到大客户却又出现货源不足的尴尬。农业银行有资金支持,农业局已把伏羲山高山优质蔬菜项目上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今年风景区首次种植优质水果萝卜、农大柔红白菜等高山蔬菜,今年蔬菜试种大多是比较成功的,个别不太成功的也找出了原因,11月上旬火龙果水果萝卜开始销售,每斤3元。明年柔红白菜要提早到8月10日前后,要留出合适的土地,浇水方便、排涝方便,并整好地。存在问题:习惯性地望天收,水肥管理没跟上,明天尽量用滴灌。总体情况还可以。火龙果水果萝卜已经基本收获,下一步做好保存、宣传、销售工作。”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李鹏说。(袁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