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州:以黄冈第二中学建设加快推进强县工程实施
未来网
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好!
2024-01-09 10:40
关注

2023年以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和黄冈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县工程工作部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黄冈第二中学建设为重要抓手,加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主城对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力与吸引力,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一、“高”字引领,打好统筹谋划“预备战”

一是主动担当高位推进。为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就地城镇化,黄州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利用“黄冈中学”这块金字招牌”和市区教育资源优势谋划建设黄冈第二中学项目,并将其作为黄州强县富民产业、促进市区人口聚集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自项目提出以来,黄州区委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举全区之力高位推进。二是对照标杆高质研判。今年6月27日,黄州区组建联合考察组赴安徽省毛坦厂中学考察,就学校的办学模式、管理方式、课程设置、教研教改、后勤保障、产业带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黄州自身实际,对黄冈第二中学项目进行认真研判,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及时提交黄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策。7月3日,黄冈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黄州区主导筹建黄冈第二中学项目。三是系统考量高标规划。聘请多家高端规划设计院联合高标准编制黄冈第二中学项目规划,提出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规划建设黄冈中学南校区(公办)、黄冈第二中学高中部(民办复读中心)以及黄冈第二中学初中部(民办)学校区域和陪读社区与大型商业综合体三大区域。

二、“快”字着力,打好项目开工“攻坚战”

一是加强统筹,快速成立工作专班。在黄冈第二中学谋划阶段,黄州区便第一时间成立了黄冈第二中学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任指挥长和第一副指挥长,从全区抽调精兵强将,并明确由一名常委领导全程负责,组建了20余人的工作专班。二是精心筹备,快速完成征地拆迁。项目获批后,黄州区及时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并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踏勘,黄冈第二中学最终选址于毗邻鄂州市主城区的黄州大道以南、明珠大道以东区域。选址确定后,拆迁组迅速介入,仅用25天时间就完成了159户房屋土地征迁工作。三是确保效率,快速启动项目建设。为确保黄冈中学南校区、民办初级中学等一期工程能于明年9月如期招生迎新,专班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加快推进项目立项、手续报批、宣传推介、招投标等工作,仅用了3个月时间,项目便正式动工建设,充分展现了当年策划、当年规划、当年动工的“黄州速度”。

三、“新”字托底,打好项目运行“持久战”

一是创新投资模式,建设运营有保障。黄冈第二中学总投资额为43.39亿元,为重大项目投资,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黄州区在该项目投资上采用了“投资人+EPC+O”的创新模式,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和黄冈国融公司共同出资联合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其中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出资80%,黄冈国融公司出资20%,政府不掏一分钱、资金“0”投入。建成后,投资方通过运营期内项目资本金出资部分获取合理收益,合作期满后,所有资产移交给黄冈国融公司。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师资力量有保障。在办学模式上,黄冈第二中学将采用集团化办学。黄冈中学南校区与黄冈中学本部实行“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由同一个校长、同一套领导班子管理,教师由黄冈中学统筹调配。其他校区校长、学科带头人均将通过黄冈中学、黄冈各县市区内部调动或面向全国各地公开选拔优秀名师担任,全部师资均选用黄冈优秀师资或招聘全国名校师范生,通过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三是创新招生模式,生源质量有保障。在生源上,黄冈第二中学将立足武鄂黄黄都市圈,面向全国招生,重点辐射武汉、鄂州、黄石等周边城市。其中,初中部主要招收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优质生源,中考达到相应分数即可进入黄冈中学南校区就读。高中部(复读中心)则借鉴“毛坦厂中学和金安高级中学”经验,主要从事非学历阶段补习教育(复读),面向全国招生。通过招生模式创新,全面解决生源问题,同时也让更多全国各地的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黄冈教育资源。(作者: 黄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陈楷健 中共黄州区委办公室 陈泉攸 )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