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 记者 孙良 朱银燕 方力 徐婷 共享联盟·上虞 李丽 厉嘉琦
知名上虞乡贤张杰一生倾尽所有捐资助学,他的离世,让家乡动容。2月20日,记者来到上虞,寻访张杰的印迹。从家乡人的追忆中,我们知悉了更多张杰事迹的细枝末节,以及那平凡而伟大的“张杰精神”。
张杰的捐赠之路,是从1979年一台时价3000元的彩电开始的。上虞中学的老校长谢宜灿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他清晰记得,“彩电送到学校后,师生都非常高兴,纷纷前去围观。”
彩电之后,张杰又出资建造了教学楼,让孩子们有了更明亮整洁的教室。不止教学楼,张杰牵挂着学生的各个方面。谢宜灿提到,张杰看到教室内光线昏暗,就捐了日光灯;怕大家夏天热,捐了吊扇;住宿环境不好,又捐建了宿舍楼;“花甲”之年时,子女们凑了1万元为他做寿,他却将钱捐给上虞中学图书馆,此后将做寿的钱捐出来更是成为“常态”……“他都是一样一样地捐。”谢宜灿告诉记者。
在张杰中学,矗立着一栋张杰事迹陈列馆。陈列馆前,坐落着一尊于2011年落成的铜像,张杰戴着那副眼镜,凝视着校园;陈列馆入口,上书“大道之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在陈列馆内,有一幅地图,标注着张杰曾捐助过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从城镇到偏远的山村。
现任张杰中学工会主席余加荣曾与同事们寻访了上虞多处张杰楼。如今,这些楼屋,有些依然陪伴着书声琅琅,有些因置换、改造、乡镇学校撤并等因素另作他用。但是张杰的事迹和精神,还在流传着。
“每次建造,从方案设计到材料选用,他都会盯牢的。”余加荣告诉记者,2008年张杰中学落成,每每回到上虞,老先生都会来看一看。这几天,余加荣的微信同学群、教师群都在缅怀老先生。
有一位同学说,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奖学金,就是由张老早晚出摊赚的辛苦钱设立的“张杰奖学金”,“可惜我把大部分钱换成了食堂里的排骨,今天想来真是辜负了先生的一番期望”。
去年8月,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特地去香港参加了张杰先生95岁的寿宴,这是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生日宴,也仅仅是家人和几个好友聚聚。当时他们约定,等张老百岁生日时,要发100个红包给上虞有需要的人。
陈秋强告诉记者,斯人已逝,但这种不忘本的品质,已传承给了下一代。
年迈的张杰早已不再卖茶叶蛋和螃蟹,是子女们从中支持、延续着张杰的爱心事业,“他有四女一子,儿子也做生意很成功,他们非常支持父亲。”
陈秋强一直为张杰的大爱传奇人生感动,这几年也成为了张杰事迹与精神的记录者与传播者。“他是引领,是旗帜。”在陈秋强看来,再提“张杰精神”,也是因为他的平凡之处,每个普通人都能像他一样,想要做善事,一块钱也可以,十块钱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