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长江科普系列(五十)| 会咕咕叫的“黄耗子”——黄颡鱼
长江江豚科普团
长江江豚科普团由镇江市京口区江豚保护协会和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牵头成立,专注长江生态保护宣教。
2024-05-29 23:32
关注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n),因为其离开水会发出“咕咕”的叫声,听起来有点像青蛙,也像鸭子的声音。也由此得名黄姑鱼、黄辣丁等俗称。这并不是因为它有声带而发出的声音,而是靠脊背的骨骼摩擦发出的声音。

黄颡鱼体长约20厘米以上,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较短而圆钝,上下颌略等长。若只观察脑袋,确实像小老鼠的头。其口大,为下位,两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其眼小,位于头部的两侧,眼间距隆起。黄颡鱼一共有4对须,鳃孔较大。体表无鳞片覆盖,常有黏液分泌包裹全身。繁殖期时体表会分泌较多黏液,体表变滑。其侧线完全。

似鼠头的黄颡鱼头

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的大家族里,我们总是误把很多种的黄颡鱼都归类成一种,都叫成“黄颡鱼”,但在中国动物志种中,黄颡鱼根据不同的外部特征还被分为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n)、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 )等。这三种常见的黄颡鱼通常通过外部形态可以区别出来。普通黄颡鱼的背、胸、臀部位置具有骨质硬刺,前后缘具细小锯齿。瓦氏黄颡鱼较普通黄颡体型大,雄性成体甚至可以达到普通黄颡鱼雌性成体的2.5倍。光泽黄颡鱼的头顶大部裸露,摸上去有明显的骨感。

普通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光泽黄颡鱼

黄颡鱼棘之毒

别看小小一只黄颡鱼较乌鳢比非常强攻击性,但它身上的毒刺并不能被轻易忽视。它的背、胸鳍有硬棘,且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我们来简单讲讲,这毒棘多么可怕,今后在碰到这些鱼类时也要小心接触。同其他类群相似,鱼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有些种类在生长过程中,其体内会产生或者积累毒素,如河鲀等;还有部分鱼类如黄颡、蓑鲉等形成了具有毒腺的硬棘。在淡水鱼类中,毒棘通常位于鳍棘。黄颡鱼就是刺毒鱼类代表之一。刺毒鱼类毒素引起中毒后,除本身引起的物理伤害外,还可出现红斑、肿胀、刺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血压降低,昏迷而导致休克等。刺毒鱼类毒素分子结构较大,有研究指出其毒素主要为一些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能被加热和胃液所破坏。

蓑鲉,背部有很多毒棘

作为长江原生鱼类的一种,我们来看看黄颡鱼的生活环境如何?

黄颡鱼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在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口径的变化和营养的需求,其捕食的食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幼体的黄颡鱼以浮游生物为主。随着黄颡鱼逐渐长大,它口径会变大,捕食的种类会转向更大的底栖生物或昆虫的幼体。成年的黄颡鱼营底栖生活,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动物类食物为主。自然状况下,它们会选择“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白天隐藏在水底或躲在石缝中。太阳落山后才是他们的“猎杀时刻”,除上述的几种食物外,他们也还会取食其他鱼类的受精卵。黄颡鱼生活水温为0~38℃,摄食水温5~37℃,最佳生长温度18~28℃。其食性广,不易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分布范围也较广。

黄颡鱼的繁殖

黄颡鱼的雌雄差异较明显。成体黄颡鱼的平均体长在20-25cm左右,与其他大宗淡水鱼相比体型小,更大更重且肉质鲜美的黄颡鱼更容易获得青睐。在相同的养育条件下,雄鱼的生长速度比雌鱼快120%,这意味着同样体长的雄鱼要比雌鱼重2-3倍。目前黄颡鱼养殖的主流是全雄黄颡鱼或杂交黄颡鱼。

春夏之交好时光,鱼儿欢跃繁殖旺。水草丰茂池塘清,孕育生命希望长。春夏交替之际,是黄颡鱼繁殖的好时候。黄颡鱼性成熟年龄一般为1~2龄,一年内可多次产卵。性成熟的雌性黄颡鱼腹部膨大,富有弹性,卵巢游离且明显。性成熟的雄性的黄颡鱼生殖突末端为粉红色亲鱼有筑巢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会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雄鱼会有驱逐入侵者接近巢穴的行为。雌鱼产出的卵具有粘性,呈棕黄色,受精后卵沉于巢底或黏附在水草上,仅需两天的时间便可孵化。

瓦氏黄颡鱼的精巢

性成熟的雌性黄颡鱼的卵巢

总结

黄颡鱼在池塘的生态养殖中,有清野的作用,可以摄取残余的饵料及鱼卵,常常被用作河蟹的套养鱼种。作为一个长江原生鱼,也是重要的长江经济淡水鱼,黄颡鱼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长须细鳍舞清风,美味佳肴人皆羡。黄颡确配此称赞,读到这里你是否更了解它了呢?

文:余李卉 张蕊童

参考资料

[1] 廖传松,李为,苑晶,等.三峡水库光泽黄颡鱼年龄、生长与死亡特征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22,46(01):29-36.

[2] 毛慧玲,赵哲霞,舒汉鼎,等.鄱阳湖4种黄颡鱼形态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05):793-797.DOI:10.13610/j.cnki.1672-352x.20140827.008.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