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双遗产”魅力!天坛公园推8项活动陪伴市民过端午
北京发布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2024-06-09 06:21
关注

端午假期,天坛公园推出“非遗体验游、中轴深度游、线上音乐会、文创伴手礼”等四大类8项活动,陪伴游客市民乐享端午假期,感受天坛“双遗产”的独特魅力。

线下线上同时开启天坛文化之旅

端午假期首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就将开启线下线上“讲文化、传文明”特色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广大游客市民及线上网友拉开“端午”假期的序幕。

6月8日上午9点,在天坛公园北门内开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古韵新生 共谱华章·走近北京天坛”主题宣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天坛公园劳模、党员、团员等职工代表以及祈谷社区、社会志愿者、文化小使者、游客等社会代表一同发出《古韵新生 遗产保护我先行》的庄严宣誓,并在共同拼起的主题宣传板上签署倡议书,以公众参与的形式宣传文物保护理念。

在活动现场,天坛文化小使者代表还为游客讲述天坛历史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客们还可以参与遗产保护知识的相关问答,在答题过程中增长对天坛文化的了解度。此外,在活动现场还布置了“古韵天坛集众智 遗产保护我先行”主题展板,向游客全面展示新时代天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利用传承的丰硕成果。

在“乐游天坛中轴 探秘遗产文化”活动中,经过招募的参与者在天坛公园金牌讲解员的带领下畅游天坛中轴线,深入了解天坛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在欣赏天坛壮丽风景、学习传统文化中,聆听“天坛传说”非遗故事,开启天坛“有形”与“无形”遗产完美融合的文化之旅。

中和韶乐曾是用于国家祭祀、朝贺、宴飨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于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8日下午,传承团队在“礼乐人和——非遗专场”线上音乐会中与广大网友见面,带领大家认识中和韶乐所用的八音乐器,让“署粉”们线上聆听古代皇家音乐的空灵优雅,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粽”情天坛学文化,非遗荟聚享端午

端午节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在古时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在端午假期第二天,天坛公园从明清两朝皇帝前往天坛祭天的路线为切入点,推出“探秘祭天之路”主题科普活动。在活动中,天坛公园科普讲师从天地坛到四郊分祀制度的改变,为活动参与者介绍天坛祭祀建筑群、祭祀仪仗规制等内容,打开了解天坛的文化之门。

端午节是第一个列入世界非遗的中国节日,今年6月10日是端午节的“正日子”。天坛公园围绕“非遗文化”,打造了集“传文化、讲文明、共参与”为一体的多项非遗特色活动。在“端午节遇上天坛非遗”的活动中,天坛科普讲师结合有活文物之称的天坛古树,为广大参与者讲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传说”故事,与游客市民一同探秘天坛与端午节的不解之缘。

此外,在位于天坛福宴前的广场上,天坛公园打造“中华传统项目互动体验”主题活动,非遗传承人现场介绍粽子、绳扣等非遗项目,并邀请游客参与互动,在现场体验制作的过程中让游客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天,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团队也在线上与网友们再次见面,推出“制礼作乐——清代卤簿乐专场”线上音乐会,为热爱传统音乐的朋友在端午节假期架起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在线上音乐会中,传承团队将为大家带来全新挖掘整理的以卤簿为主题的《普天乐》、《大德胜歌》等清代宫廷礼乐。其中,《普天乐》为龙笛主奏,《大德胜歌》则是由打击乐合奏,它们均属于铙歌鼓吹,在卤簿乐队当中使用,这一乐种系首次在观众面前亮相。

端午假期,天坛公园将在天坛福宴前的广场上推出“端午文创市集”活动,为广大游客备齐端午主题文创好礼。此外,端午假期天坛公园还推出了“龙运接‘粽’”和“‘粽’韵天坛”两款特色冰激凌。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