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1号旅游公路”助推左权奔小康
山西新闻网2019-11-15 09:42

“巨龙”舞太行。 张文军摄

“太行1号旅游公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灵动的鳞躯环绕着左权县的东南西北,将境内国省道、县乡路串联起来,坚实的脊梁背负着左权人民的小康梦想,激情舞动在巍峨雄伟的太行山上。

以道路先行为引领,绘制“太行1号旅游公路”蓝图,打造“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左权县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红色的光芒,是整个太行山区中自然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

长期以来,因道窄弯多,路况差,虽然拥有众多融自然与人文、革命与历史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可每年前来参观瞻仰、游览观赏的游客并不多。发展文化旅游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直是左权县16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2017年,省政府批准左权设立省级生态文旅示范区。这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奔小康主导产业的决心。尤其是省、市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左权实地把脉问诊,帮助左权梳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要求左权抓好“太行百里画廊”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并将切入点选定在旅游公路建设上。

2018年,左权县以“太行1号国家风景道”建设为契机,响亮提出“穷县修大路、富民兴乡村”的工作思路与率先建成“全省太行旅游板块核心区域贯通示范县”的目标,积极谋划旅游公路建设,打造“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太行1号旅游公路”。该县认真借鉴浙江、河北等旅游公路建设先进地区经验,聘请山西交通规划设计院担纲,对标国家旅游公路建设标准,瞄准建、管、护、运营“四好路”目标,突出“城景通、景景通”与产业发展,高规格编制设计县内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将全县所有景区景点与所有乡镇贯穿贯通,构筑经济发展大动脉。这是左权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具体行动,更是加快经济转型、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以机制创新为引领,全力破解工程建设难题,全面提升“太行1号旅游公路”打造的速度与质量

保障机制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保证。从左权县采取的非常举措上,不难看出他们建设“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决心和勇气!

在标准化实施上,该县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四型”旅游公路要求,并始终将这一要求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在“专用型”上,依据具体的地形地质,建设标准以3级公路为主,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8米。并全部建设主体、慢行、服务、景观、信息5大系统;在“安全型”上,转弯路段增加视线诱导等标志标识,配备完善防护网、防撞墙、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行车安全;在“智慧型”上,投资680万元,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县域智慧交通网,旅游公路管控实现了智能化营运;在“环境友好型”上,将道路建设与生态保护、地形地貌、沿线景点打造相结合,尽可能随坡就势,少开山、不填河、不毁树,施工后及时采用客土喷播技术,种植景观植物,恢复生态,弃渣场全部绿化为小游园,充分体现路与自然生态的融合之美。

在精简化审批上,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县政府组织交通、发展改革委、住建、林业、环保等部门集中召开专题协调会,抽调专人联合开展“审核备案”“一立两评”,属地现场集中评审,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招标等环节,所规划的11个项目中有7个实现同步审批、同步开工、同步建设。

在多元化筹资上,不等不靠、多方筹措。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所需资金6.8亿元,全县人均投资达4250元。除去省补18%、省代县发行债券40%外,缺口仍不小。对此,县里最大力度争取市级支持,市补资金达1亿元,超市级补助计划比例47个百分点;县级自筹部分通过新增政府债券解决,目前,2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整合县相关部门资金6000万元,用于绿化景点打造、护路坝建设。

在调度化推进上,采取一周一调度办法,每周的县长办公会将旅游公路建设列为议题,分析问题、协调难题;交通部门按日分解进度,将工程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一天,督导施工企业科学合理配置人、机、料等,每日下午6时前将工程进展对比图、存在问题、工作诉求等情况发至旅游公路建设微信群,及时掌握并认真化解与落实,确保工程建设进度。

在全程化监督上,县里制定《旅游公路质量监督实施细则》,聘请山西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交通部门、属地乡(镇)政府、村民代表、第三方评估机构5方面人员,严把规划设计、材料进场、施工标准、监督管理四道关口。同时,还通过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不达标的立即停工整改。并注重交通审计,开展质量交叉互评,确保建成精品路。

在精细化管护上,建立健全县乡村公路管理、经费保障、联合执法三级管护体系,管护人员达267人,实行“春排水、夏除草、秋整治、冬修补”季节性重点养护和考核评比机制,列养率、好路率分别达到100%、92%。

以经济效益为引领,全力拓展道路辐射范围,最大限度彰显“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带动效应

汗水洒山路,众手绘新图。两年来,开山凿路,遇河架桥,挖土石方2028466.5立方米、利用土石方513978.8立方米、筑路基防护286862.5立方米、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464684立方米、铺沥青混凝土面层1959877立方米、砌涵洞265道、架桥梁20座、凿隧道1条。到目前,全县业已完成旅游公路11条,其中,主线3条、支线6条、连接线2条,共计148公里,总投资6.8亿元,将县内3条国省干道、10条县道、74条乡道连为一体,280余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形成1条贯通全县各乡(镇)的县域道路循环圈和2条贯通全县6个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公路闭合圈,也极大地改观了70个行政村5万多群众的出行条件。

公路畅通,百业兴旺。如今,在左权城乡,不论是行走在国省道上、旅游公路上,还是县乡公路上,那泛着黑色油光的沥青路面在车前徐徐铺展,缓缓延伸向一望无际的山峦尽头,公路两旁生机勃勃的田园、干净整洁的村舍、整齐排列的大棚、悠然吃草的牛羊、布满山坡的太阳能光伏板次第呈现,构成了一幅幅路畅景美、和谐宁静、清爽宜人的太行新画卷,进入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新时代。

——借路兴景。编制《旅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规划》,据此高标准建设观景平台、特色游园、营地驿站等,全力抓好“太行1号旅游公路”建设。目前,打造沿途精品景点50余个;积极铺开一乡一A级景区创建活动,新增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将“左权民歌汇· 2019年国际民歌赛”开幕式办在旅游路边,国内外主流媒体网站点击量突破5.6亿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把所有A级景区、主要自然景观、人文景点、红色遗址、民俗文化传承基地连线成片,呈现出路因景起、景借路兴、路景融促的喜人景象。

《小二黑结婚》小说的创作原型地横岭村、《老井》小说和电影的背景地与拍摄地石玉峧村,建起“小二黑文化园生态”“中国电影小镇”,成为冀豫两省民俗文化游览火爆线路。近两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均超25%;今年前10个月增幅达到28%,国庆黄金周自驾游每日车流量超过了2500辆。

——以路促产。泽(城)至上(口)旅游公路,处于清漳河东西两源交汇点的下游,两岸群峰壁立,川窄水急,是前往十字岭左权将军殉难处、西安湖的必经之路。每年汛期洪水泛滥,严重影响着人车通行。建设中,县里投巨资,按Ⅱ级标准,建筑5座宽8.5米防洪防震大桥,并用鹅卵石浆砌硬化沿线路沿、水沟,使路旁景观与周边山水相映成趣。旅游公路的建成营运,促进沿途6个行政村6163口人于去年底全部脱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还使洪灾中损失严重的万亩荷莲得到恢复,重现以往“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丽景观。沿途的河北沟村组,招商引入房地异客公司建起了旅游房车营地;西安村、泽城村双双入围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与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左权旅游公路网的形成,全面覆盖了特色园区路、龙头企业基地路、扶贫产业路,还串联起了特色产业经济廊带,辐射连通96个生态庄园、1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个产业园区,推动中药材、核桃、杂粮、设施蔬菜产业持续扩规增效,年均分别新发展2万亩、1万亩、5000亩、1000亩,带动全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5.2%,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21%。

——靠路增收。对所实施的道路交通建设工程,一律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优先选用由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厂矿生产的建筑材料,中标施工单位、乡村道路养护单位优先录用贫困劳动力,力争将旅游路建管过程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近3年来,累计直接受益贫困人口2150人,其中,聘用护路工23人,提供各类运输服务512人,就地原材料加工136人,直接参与劳务用工1479人,年人均增收6200元。

——依路美村。左权旅游路的规划建设,引领带动了偏远农村人口向公路沿线村的转移,进一步优化了村镇布局。3年来,共搬迁自然村32个,基本形成“34个千人村+66个500人以上村”的太行秀美乡村格局,这100个秀美乡村人口达10.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7%。并建成县级以上宜居示范村24个。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路,似“巨龙”般地飞舞在太行山上。左权以往狭窄崎岖的山路,如今变得宽了、直了、平整了,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路,让老区人民享受到了“家闻汽笛声,出门靠车轮”的出行便捷,也让老区人民得到了实惠,找到了出路,看到了希望。路,翻开了左权发展史崭新的一页,左权人民迎来了全新的未来,左权的腾飞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苗武军 本报通讯员 杨 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