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信息化席卷全球。视频作为一种能传递更多交互信息的传递介质和互联网功能载体,能为社会治理带来更多便利。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创新,视频技术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便利与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11月10日,中国电信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高峰论坛上,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电信开展视联业务的平台型、科技型、能力型专业公司,其将负责视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社区乡村、数字家庭等领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型视频服务基础设施,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开放合作的视联生态,有力支撑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推动视联网业务跨越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全新动力。
在视频业务上的深耕也正是中国电信投身数字中国建设,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的关键举措。未来,中国电信将打造全球最大的运营商级别的视频智能感知服务基础网络。
聚焦服务场景 视联产品服务多样化扩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数字科技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对企业数字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发展趋势,视联业务的服务场景领域已经扩展至家庭、乡村、社区、行业治理等多场景,形成了多形态的产品服务阵地。
比如,面向家庭客户的天翼看家,结合AI功能覆盖多个家庭场景;如“长者看护”“儿童陪伴”等,在原有家庭安防、老幼看护场景基础上,打通全屋智能、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的场景联动应用;针对社区、乡村留守独居老人,设置AI守护功能,当老人未像平时一样出现在设定区域,摄像头向乡村、社区大屏发送消息提醒,同时向用户手机客户端推送告警信息,防患于未然 。而面向行业客户的天翼云眼,则可以提供平安慧眼、明厨亮灶、天翼应急、智慧商企、平安校园等标准化服务和定制解决方案。
面对数字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数字建设助力城市和乡村治理的新命题,针对不同城乡场景,数字治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在城市治理领域,通过视频分类汇聚、智能AI分析等应用功能,政法公安、综治等部门能进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可以打造综合治理新模式。
此外,公安派出所协同商家、各单位安装平安监控摄像头,将符合标准的户外监控设备接入天翼视联平台并授权分享至公安监控平台,联网共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群防群治,打造出警民协作、政企合作、联防联控的综合治理新模式。
在乡村治理领域,“数字乡村”亦依靠智慧大屏、视频监控、天翼云播、智能AI等应用进行全新升级和赋能,最终能实现对乡村网格数据、区域监控、等信息的全场景与可视化管理;在危险水域, “水域哨兵”可用“云监控”构筑防溺水“智慧围栏”,摄像头主动识别并分析异常情况,并与语音报警联动……在多种业务模式的创新下,天翼视联逐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帮助建设更美丽的数字中国。
硬核实力打底 推动技术创新
互联网时代,服务产品的升级,离不开技术实力的打底。
近年来中国电信引入AI技术,由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城市“智”理的新模型——海纳视联大模型。这个大模型通过对上亿量级训练数据进行学习,基于近百亿量级模型参数,采用多维视觉提示工程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任务,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另外一项重要成果是天翼视联在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安全、云网资源调度等多项关键技术业进行创新和突破的成果——“1+31+X”的超大型分布式云网架构,即1个全国业务中心集约能力承载底座,31省节点承载视频流调度、云端存储及AI服务,以及X个边缘节点按需下沉。基于此,将建成业务流量分级承载能力,形成云网边端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中心+分省+边缘多级平台体系架构,打造全国范围内的多可用区、同城双活、多活的灾备能力。
联动产业链多家厂家,积极拥抱产业新形态
视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对产业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依托自身技术,还要积极拥抱产业,创造出数字新形态,拓展各种场景和应用,丰富用户新体验,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本次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还推出了“海平面计划”,成立“天翼视联产业联盟”,打造AI应用开放平台,提供一站式模型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 “天翼视联AI应用开发者大赛” 启动,旨在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
截至目前,天翼视联已与生态伙伴开展广泛合作,联动产业链厂家共同打造应用、终端、系统集成等生态,深耕用户垂直应用场景。引入云AI摄像头、AI盒子等设备超300款,AI算法和场景应用100多个。此外,还与面向公共安防、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个行业领域1000多个项目平台提供服务对接,覆盖全国38万行政村,18万个社区,明厨亮灶、智慧商企、平安慧眼等行业应用近400万路。
据介绍,未来天翼视联将在视觉大模型等领域不断深化,通过繁荣创新应用生态,汇聚产业力量,引领技术标准,加速场景应用落地,促进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