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在深圳六大总部基地之一的留仙洞总部基地,塔吊林立、人员奔忙。7月21日,深圳市首个“联合上楼”模式落地项目——深圳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项目,在突破100米的工程节点,迎来了由14家上市公司组成的业主观摩团。
所谓“联合上楼”模式,即政府集中供地,企业联合拿地,组成建楼“联合体”,统一招标代建方进行建设,实现一栋楼内产业链关联企业聚集。这一创新,也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47条”。
图为联合大厦项目建设突破百米。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南山区经济发展蓬勃向上,但产业用地却逐渐显露出紧张局面。据统计,南山区上市公司中,约三分之一无自有物业。在深圳办企业,单独拿地“资金不够”,发展空间受到束缚,但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产业链,又让一些企业存在“走不了、留不下”的困扰。
“联合建楼”让企业降成本、共成长,第一批受益者,便是以科士达、沃特新等为代表的14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
作为深圳市首个“联合上楼”模式落地项目,联合大厦高达307米,承建方中建二局为14家业主提供个性化建造服务,在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的“可塑性”上,设置多层架空层及立体连廊,并定期听取联建业主个性化需求,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入驻后灵活进行设计调整。
这是位于城市建成区的超高层建筑,在施工中确保将塔楼基础牢牢地嵌入岩石深处是项目施工的首要任务,项目技术团队通过细化分段,三维模拟吊装、安装过程,辅助以胎架等程序,完美实现了巨型异形转换柱的高质量施工,稳住了超高层建筑的根基。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转换柱的每一道焊缝进行了检测,均达到了一级焊缝标准,有力保证主塔楼顺利突破百米天际。“中建二局科技联合大厦项目总工程师沈朗说。
图为联合大厦效果图。
聚焦“城市地标、城市名片、城市客厅、城市系统”四大定位,科技联合大厦项目裙房屋面采用“开放式城市客厅”设计理念,与周围其他建筑群地下联通交错,地上连廊互通,错层之间及塔楼顶部设置观景绿化平台,形成留仙洞总部基地“开放包容、和谐一体”的地标性“城市空间系统”。
预计建成后,这座“联合上楼”示范项目将辐射带动上千亿体量经济发展,成为深圳市提高“亩均GDP”的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