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二十出头的陈华子从山海关高级技工学校铆焊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专业铆焊工。
25年过去,46岁的他已经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武汉钢结构分厂的厂长。从一线工人到一线管理者,在陈华子身上,始终脱不了一个“焊”字。
作为科班出身的铆焊工,陈华子对铆焊技术了然于心。在他心里,铆焊是一门既传统但又历久弥新的技术。他深知,中铁重工是家老企业,所以企业想生存、想壮大、想发展,不仅需要在生产传统特种设备方面,让一线员工拥有扎实的铆焊技术,在新兴的主力钢结构产品上,更需要让员工们学习升级、熟能生巧,掌握精湛的技术作为支撑。
精湛的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2020年1月,陈华子接到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紧急任务。他带领钢结构分厂技术骨干13人连夜赶往建设一线,仅用了48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火神山医院医学技术楼主体19榀钢桁屋架拼装焊接和ICU重症病房792平方米屋面钢骨架安装焊接两项重要任务。
牢固和稳定,是铆焊的基本要求,也是最终目标。
陈华子认为,作为一名铆焊工,要努力做到自己生产的构件稳固不返工;而作为一厂之长,则更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带领着分厂员工凝心聚力谋发展。
近年来,面对分厂专业技工招收不足和业务骨干流失的问题,陈华子向公司领导大胆提出了“一线多拿钱、企业暖如家”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从3个维度考察,即重实绩、重贡献、差异化。方案建议,工资增长向关键岗位、科研开发和生产一线岗位倾斜,对高级技工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实现薪酬与岗位、技能、业绩和企业效益挂钩,力争使员工收入处于本地区本行业领先水平。
激励措施激活了员工的创先争优动力,把班子焊成一心,让员工聚在一起,钢结构分厂团结进取的氛围,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中有升,更让分厂拿到了更多的订单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面对荣誉,陈华子十分淡然。2006年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劳动模范后,他每次遇到评先评优,总是能让就让。“我已经在分厂慢慢成长为管理人员了,实在不好意思再和一线工人争荣誉!”陈华子说,从“焊师傅”到“焊厂长”,他愿捧出一颗心,也愿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李世敏 张雅婷 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