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制定文件脱离实际、任性用权违规向群众转嫁摊派费用……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从通报的10起典型案件看,既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热闹的“花活”。如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加重基层负担、浪费宝贵资源,难以扎实落实百姓心头事,也抹不掉急难愁盼的矛盾与问题。
这十起典型问题一经曝光,让不少网友拍手称快。一直以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层层加码”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
所谓层层加码,就是越往下走标准越高、要求越多、责任越大。各级在部署和下达工作任务时,为保证落实进度和质量,适当提高工作标准、提前完成时间无可厚非。但若是不考虑客观上时间、条件、资源等限制,随意加任务、提指标、缩时限,就很有可能违背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规律,留给基层落实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落实。因此,层层加码看似是各级责任心强、积极主动作为,实则暴露出落实工作简单粗暴,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一味层层“加戏”、层层加压、层层加责,不但浪费时间精力,更是贻误事业发展。
广大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苦层层加码久矣。有的上级领导到基层检查,下级层层踩点、层层陪同、层层提要求;有的召开会议、搞个活动,通知时间级级往前赶,9点召开的会议,层层通知后8点就要求入场;有的周五下发通知,周一就要上报情况,有的甚至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情况;有的层层提前压任务,将本应该一年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两三个月之内……
任务经过层层传达像滚雪球一样压到基层,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层层提前,导致很多工作到了最基层,别说“5+2”“白加黑”,有的甚至成了“连神仙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层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只能“打折扣”“搞变通”,甚至敷衍了事、弄虚作假,以层层注水的形式主义来应付层层加码的官僚主义行为。
层层加码是一种畸形扭曲的“政绩观”,看似造出了亮眼的成绩、丰硕的成果,但“数据亮眼”、“成果丰硕”的背后,曲解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规划决策,损害的是群众利益,伤及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使得基层落实起来困难重重,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导致党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的时候变了味、失了色。
层层加码的乱象,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上级向下级部署任务、分解工作时,应当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多问问基层的困难、多想想基层的实际,指导帮助下级实事求是开展工作,让各项政策和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地见效,而不是盲目地施加行政压力,简单地“一刀切”,一味要求“必须完成”,把层层的任务和压力“码”到基层身上,成为催生形式主义的“罪魁祸首”。
习主席曾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要彻底破除层层加码魔咒,走出形式主义沼泽,不仅仅是靠纪律规矩的约束和惩处,也不是抓几个反面典型、处理几个领导干部就能立竿见影的。关键还是要各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发扬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时代新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部署工作,变层层加码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调动激发基层干部活力动力,切实帮助他们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