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古生物学界,朝阳被诸多学者所瞩目,因为这里的古生物化石独特、完整、稀有,品种多且保存好,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全库”;这里发现的“第一只鸟”“第一朵花”解决了鸟类起源、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等世界“悬案”,被国际学术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这里近一半国土面积是化石资源保护区,所以有“半壁江山藏化石”之美誉。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化石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抢救性挖掘,多部门联手打击盗采等举措,全力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古生物化石资源。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市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36个,分别位于北票市、凌源市、喀左县、龙城区。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是举世瞩目的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目前相继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总计45类343属628种,分属11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几乎囊括了从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这些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研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数量丰富、保存精美、门类齐全,除了举世闻名的中华龙鸟、辽宁古果,还赋存圣贤孔子鸟、朝阳长翼鸟、马氏燕鸟、奔龙、鹦鹉嘴龙、哺乳类等1至3级珍稀古生物化石,蕴藏极丰富的鱼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化石。震惊世界的化石让朝阳的知名度在世界古生物学界直线上升,成为世界上鸟类起源研究的最热点地区。
朝阳化石资源管理分布广泛,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管理与保护难度大”等特点,为此,我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古生物化石管理体系和看护、发掘、经营、修复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对各县(市)区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了基层管理机构优势,有效维护了化石产地秩序。同时,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私采、盗掘及违法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近几年共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0余人,扣押化石70块,填埋盗挖坑20个。
为保护好化石资源,我市建立了两个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群市级自然保护区。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46.3平方千米。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群市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0128平方千米,2019年调整为916.19平方千米,此外,我市还建设了朝阳鸟化石国家级地质公园,面积为143.4平方千米。
2014年以来,朝阳市共组织3次抢救性发掘。其中京沈高铁、朝凌客专、锦承铁路复线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穿越保护区,我市共争取资金两千余万元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不但支持了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而且有效保护了古生物化石资源。在抢救性挖掘工作中,共计发掘各类鸟、龙、龟、植物、鱼等化石500余块。随着绥凌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市再争取抢救性发掘资金468万元,目前已与中铁建投(辽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待发掘相关手续获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批后,便可再一次开展抢救性挖掘。
近年来,朝阳市以《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为主要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涉及保护区内的所有村屯及周边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化石保护的知晓率,为化石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