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港澳青年筑梦“百千万”,共赴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蔡秋园钟夏2023-10-28 13:04

“‘繁星计划’的开展,使澳门青年有了走进珠海、认识珠海、融入珠海的机会,希望以后能留在珠海工作,为珠海发展助力,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在近日召开的“青春建功高质量发展”——“繁星计划”珠海大学生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交流推进会上,澳门大学学生、珠海航展集团有限公司实习生戴少颖分享了自己的实习感受和未来计划。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委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百千万工程”需要青年,珠海共青团将重点聚焦到了港澳青年、大学生、海洋产业青年和新业态青年四大群体,积极搭台搭梯,实现精准赋能。

港澳青年一起来“同心筑梦”

戴少颖是因为“繁星计划”专项之一——“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行动而与珠海航展集团“结缘”的。他所参与的2023亚洲通用航空展将于今年11月在珠海举办,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40家航空及无人机产业链企业确定参展。参与重点项目的机会让戴少颖格外珍惜,也让他收获满满。

与戴少颖共同报名参与“展翅计划”的,还有127名港澳台学生。通过参与业务收获进步是实习重要内容,而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内地职场文化和大湾区发展前景也是他们特别关注的。

港珠澳大桥“一桥联三地”,也让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市。今年以来,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相继落地实施,珠海共青团促进珠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提质增效项目——“心桥计划”应运而生。

“提质增效”重点是“助力大湾区产业联动、经贸往来、民生融合、人才协同”,好消息也接踵而至。团珠海市委、市青联先后举办了15期“百万青年看祖国”港澳青年悦知珠海计划、2期珠港澳青年人才研习交流营,累计组织约750名港澳青年经港珠澳大桥到珠海参观考察产业园区、城市风貌等。珠海市青联港区副主席、香港丽新集团执行总裁林颢伊所负责的横琴创新方项目不断扩容提质,在文旅、电商等方面开展了多维度、创新型探索。由大湾区红鸟企业家联盟、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推动的产学研基地,也正在洽谈落地珠海市香洲区。

大学生与基层“双向奔赴”

在团珠海市委书记侯文涛看来,珠海10所高校约14万在校大学生,是值得珍视的优质人力资源,也是遍布基层、发光发热、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星星”。“繁星计划”因此得名。团珠海市委按每村(社区)至少储备1名大学生的标准,推动全市21个乡镇(街道)、65个村(社区)与在珠高校开展共建,今年暑期共募集5474个实习岗位,录用大学生1165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谢美瑜通过选拔担任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后,深入街巷用相机记录美丽风景,用新媒体展示城市文明……尽管忙,工作环境也不那么“体面”,但“基层的烟火气”让她乐在其中。中山大学博士生黄俊柔则牵头开展了“‘兴’有渔力”项目,带领同学们深入珠海市金湾区黄立鱼养殖一线提供技术支持。她表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可作为的空间很大,“我们将发挥结对共建优势,汇聚青年人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赋能的长期高效的产研融合工作模式。”mmexport1698389817140.jpg

“繁星计划”珠海大学生走读湾区行动也正式启动。珠海市学联执行主席彭淦表示,将常态化组织大学生走进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的产业园区、知名企业等,实地感受城市魅力和产业活力,与产业集群用人主体充分对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百千万工程”集聚更多人力资源。

海洋产业、新业态青年“发声出力”

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被誉为“百岛之市”。如何联动港澳青年,建功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团珠海市委反复调研、谋定后动,于今年7月正式成立了珠海市青年发展海洋产业促进会,首批联系了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岛旅游等各产业链青年人才159名,搭建起市场、金融、技术等多元化交流合作平台。

协会发起人之一颜霖所负责的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近日在珠海市金湾区开工建设,预计明年1月建成。这是一个现代化深海鱼苗繁育基地,建成后将为协会成员联动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也将拉动饲料加工、渔产物流业、休闲渔业等功能性关联行业同步发展,充分释放“蓝色潜力”。在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协会副会长赖王浩、澳门特邀理事谭祥明也与属地谈妥合作,计划投资约500万元建设桂山岛乐屿山谷营地项目。mmexport1698389814701.jpg

与珠海市青年发展海洋产业促进会同时成立的,还有珠海市新业态青年协会。协会副会长黄嘉明团队所运营的抖音账号“古呀老师”粉丝998万,累计获赞1.9亿,其中宣传珠海乡村、海岛等城市名片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次。青年的力量,让直播电商、新媒体等“流量”带来游客的“留量”,让原本默默无闻的风景频频“出圈”。

“一群新青年走在一条带着泥土味儿的路上,尽管有些反差,但能让乡村、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是最重要的。”协会会长邹子龙表示。

责任编辑:贺林平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