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赴宁德思政实践团,在当地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了解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极限制造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实践团学生收获良多。
近年来,蕉城团区委积极对接高校,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通过校地合作吸引更多的人才搭建起校地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打破“选用框架”——引来能人志士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破除“机关化”作风和“行政化”依赖是关键,从顶层设计上突破理念,才能真正适应青年工作的新变化。
蕉城团区委按照班子成员数1:1配备挂职、兼职团委副书记,面向乡镇、区直单位、企业、新兴青年群体等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并从到村任职选调生、退役军人、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选拔优秀青年担任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建立起共青团工作“人才库”。
如何如何服务企业发展、留住尖端人才,一直是宁德各级各部门关注的重点。
2021年,在当地一家电池企业担任团委书记的兰辉被选拔为蕉城团区委兼职副书记。团的思路、团的平台、团的活力,带给兰辉工作灵感。他带领团队在组建各类青年协会17个,开展各类活动超过600场,交友联谊活动60余场。不仅如此,兰辉还着力打通校企人才交流通道,大力推进大学生“扬帆计划”,推介高校学子到企业开展实习,推动经济建设和人才发展双向奔赴。
“在团委兼职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到青年活动、认识到青年朋友,掌握到组织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我也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企业乃至产业青年人才,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做出更大贡献。”兰辉说。
兰辉的“加盟”,也让蕉城团区委更加了解产业青年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构建服务主导产业的联动体系。
蕉城团区委落实落细社会融入、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八个领域的18项“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让广大青年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仅2022年就直接服务重点产业青年人才达904人次。
打破“组织框架”——搭建阵地平台
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畲族双音唱响禁毒》短视频火爆了朋友圈。蕉城区畲族音乐活动中心团支部的青年歌手和蕉城公安的青年民警,共同拍摄了这一特别的视频,通过非遗文化的方式传播禁毒知识。
蕉城区畲族音乐活动中心是传承弘扬畲族歌舞等畲族文化,培养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的重要平台。为更好服务青年非遗传承人这一新兴群体,蕉城团区委在畲族音乐活动中心建立团支部,并选拔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雷清梅担任兼职副书记,将团的触手延伸到这一新兴领域。
成立团支部以来,蕉城区畲族音乐活动中心更加热心于青年公益活动。“青年的就业模式、组织形式往往与传统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贴合青年潮流,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好各类服务青年的阵地平台。”蕉城团区委副书记张小燕说。
近年来,蕉城团区委加快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不断扩大对新媒体、外卖、快递等行业的组织覆盖,让团的触手延伸到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改革以来,新增两新组织就达183家。同时,蕉城团区委还注重建好青年服务阵地,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青年之家”,整合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资源设计服务项目。去年,实现16个乡镇(街道)青年之家全覆盖,开展读书分享会、爱心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等线上线下活动200场次,为城乡团员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
打破“资源框架”——汇聚八方力量
去年10月10日,团属社工机构蕉城区曙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和蕉城区第五中心小学正式签订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这是蕉城首次以购买专业心理服务形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项目。根据协议,曙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将为第五中心小学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针对全校师生、家长开展亲职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曙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是以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团体辅导、禁毒宣传教育等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共青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帮助更多青年朋友。”曙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理事长林玲说。
“我们注重根据不同需求,不断盘活专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团区委副书记范侃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开展活动往往依托机关干部、高校学生等志愿者,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单靠志愿者力量并不够,必须需要借助更多专业力量。
近年来,蕉城团区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青少年需求,主动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积极联系法院、检察院、民政局等部门,协同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律师等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具有稳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
一次次特别的活动,一项项专业的服务,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蕉城团区委打破一个个青年工作的桎梏,汇聚起八方资源,全心呵护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