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徐隽2023-07-13 09:26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什么是正确政绩观?总书记指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

功成不必在我,意味着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但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样才能功成必定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的许多经历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议并主持制定“福州3820工程”,带动和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群,为福州近20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率先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之后并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此后,这张看不见的“网”逐步四通八达,覆盖了居民生产生活、公共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纠治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到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再到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作,有力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为全党树立起正确政绩观的鲜明标杆。正是因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才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境界和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担当。

责任编辑:雒健晴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